内容简介: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的作品,讲述的是北宋大将曹彬的故事。曹彬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于乾德二年任都监,参加伐后蜀之役;开宝七年,他统兵灭南唐。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作者简介:高阳(1926—1992),一说为1922年。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
基本资料 书名:大将曹彬 作者:高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11-1 开 本: 16开 书号:ISBN 9787546338927 定价:30元
1
大宋乾德二年——开国的第五年,十月底。
十月底的天气,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一上午阴霾不开,黄尘似雾,午后风定,尘雾虽消,彤云更密,一爿天似乎就压在头上。向晚时分,终于飘下了雪片。风又起了,雪也大了,满空中白茫茫,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浪。
仁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工夫,中原已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气,正好关起门来,围炉谈笑,乐聚天伦。但宰相赵普,却无这份闲情逸致,可也不是案牍劳形,他只是像平常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
这是听从皇帝的劝导。他年轻时学的是“吏术”,精研律例,善决大事,听讼恤民,足当方面之任,就是做掌理军政的“枢密使”也能胜任愉快,但当宰相就嫌不够了;肚子里没有些墨水,会闹出些意想不到的笑话来,因此皇帝劝他读书。他自己也有觉悟,不知孔孟,不配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不配当燮理阴阳的宰相,所以退朝后,把大部分工夫都放在书本上面。
忽然,侍儿春莺在门外娇声禀报:“相公!夫人来了。”
门帘掀处,赵夫人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她是不轻易到宰相的书房来的,此来自然有事;赵普便只以微笑目迎,等她开口。
“这天气,相公何妨自在些?”她回头叫一声:“春莺!”
春莺捧来一个包袱,解开来看,是一件簇新的紫色锦面的狐裘。赵夫人提着领子拎在手里,春莺便说:“请相公换了便服。”
赵普身上还穿着公服,几乎是每日如此。因为皇帝宽厚随和,最喜欢与布衣昆季之交在一起喝酒闲谈,经常微行亲访;因而赵普下朝回家还不敢更换便服,就为的是怕御驾亲临,仓促之间来不及整肃衣冠,形成不敬。
“相公放心吧!这等大雪,官家不会出宫了。”赵夫人说。“官家”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特有的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赵普觉得夫人的估计不错,于是让她们主婢服侍着卸去幞头和公服,换上暖和舒适的轻裘,欣快而又感叹地笑道:“世间只知宰相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知做宰相的不自由?”
“像相公这不自由,从古以来,怕也没有几个人不巴望得到。”
“夫人这话倒是道着了痒处。”赵普点点头说,“天子临幸,恩宠无比,古人有此一遭,便足以夸耀后世,何况是一而再,再而三,不计其数!真是旷古未有的恩荣。”
一句话未完,只见回廊上匆匆奔来一名老苍头,气喘吁吁地喊道:“相公,相公!官家驾到。”
赵普大出意外!重换公服接驾,得要一会工夫,决无让皇帝在门外等候的道理。赵普记起前几天刚读过的一句书:“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于是一面疾步向外,一面向夫人高声嘱咐:“赶快吩咐厨下,预备酒果。”
话声未落,赵普便从洞开的正门中,望见风雪中一位伟丈夫,身着淡黄窄袍,外披赭黄毛衫,乌纱折上巾外,罩一顶大红席帽,手里拿一把称为“柱斧”的牙柄水晶小斧头,昂然挺立在黄罗伞下。赵普疾趋出门,隐惧不胜地跪在雪地里,未及陈奏,皇帝业已踏进门去,欢欣地说道:“好一场瑞雪!”
说着只管自己大步踏雪,穿庭而过,四个小黄门在左右扶掖,赵普紧随在后,上了台阶。这时赵夫人已迎了出来,就在帘前跪拜:“臣妾赵氏恭迎圣驾!”
“没有想到我今天还会来吧?”皇帝笑着问。进了厅堂,自己把毛衫和席帽都卸了下来,搓搓手又说,“我已约了皇弟,来吃你家的炙肉。赵普,你还记得我们在同州冬天的乐事吗?”
皇帝在前朝——后周,当同州节度使时,赵普是他的掌管刑狱的“推官”,皇帝和当今的皇弟光义,是他家的常客。赵夫人贤惠善持家,精于烹调,每到西风渭水、落叶长安的季节,常设炙肉款待贵客,皇帝和光义几乎每日必到,席地而坐,笑谈酣饮。这番际遇,赵普如何不记得?便即肃然答道:“臣不敢忘!”
“那好!”皇帝又回头向赵夫人说道,“嫂子,我们还是照当年的样子吧!”
皇帝一直叫赵夫人为“嫂子”。赵夫人也一直惶恐不安,连声应“是”,唤出婢仆来,也先向皇帝磕了头,然后铺设重茵,抬来一个白铜大火盆,烧得极旺的兽炭;正中设一张紫檀长方大矮几,先点了茶,供上一大盘干湿时鲜果子,再取两个黄缎坐垫摆好,请皇帝在上方坐下休息。
这时皇弟光义也到了。他领着开封尹的职务,五代以来的传统,京尹暗示储位,仪制尊贵,过于宰相,所以赵普也仍是用大礼迎接,把他安置在皇帝侧面,西向的客位,自己在下方相陪。赵夫人便在火盆旁边,亲手调制炙肉。
第一盘肉献上皇帝。他欣然举筷,夹了一块送入口中,细细辨味,然后一连吃了两块,满意地说:“不错,还是像当年一样的好吃。”
这一声天语褒赞,顿教半老佳人的赵夫人眉飞色舞,从春莺手里取过一盏酒来,盈盈拜倒。“臣妾与官家上寿。”她说,“这一场大雪,定卜来岁丰收,外面百姓快活,官家正好吃酒。”说着双手捧起酒盏,一饮而尽。
“这话说得好!”皇帝非常高兴,“我须满饮一杯。”
于是赵夫人亲自为皇帝斟了酒,等他喝完,复又斟满。接着再为皇弟光义献肴行酒,他正与赵普在计议如何疏浚汴河,谈得十分起劲,不甚留意酒食。倒是皇帝,一面倾听他们谈话,一面大口吃着炙肉,片刻工夫,尽了三盘。
等他们谈话告一段落,皇帝也正是吃饱了的时候,解开通犀玉带,摸着腹部,徐徐说道:“人生求快活适意,何必非做皇帝不可?”
光义与赵普相互看了一眼,心里都记起皇帝以前也曾说过这句话——
那是赵普的献议。开国之初,周世宗的旧臣,也是“陈桥兵变”、拥戴有功的勋臣,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手典禁军,功高震主;皇帝宽厚大度,并无猜嫌,赵普却深以为忧,曾一再进言,应该削除他们的兵权。
“他们一定不会叛我的,你为何这等担心?”皇帝这样问赵普。
“臣亦不以为他们会叛陛下。”赵普从容答道,“不过臣细察此数人的才具,统驭的能力都有限,恐怕不能制伏部下。万一有人要作孽,仓促事发,恐怕他们也身不由己了。”
这话说得很深,皇帝不能不认真考虑,好久,他叹口气说:“唉!从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到现在。不过七十年的工夫,八姓十二君,彼弑此篡,兵革不息,老百姓苦到极点了;兵权不能归于国家,就谈不到与民休息。可是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才可以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
赵普肃然答道:“陛下有这话,真是天地人神之福。节镇权重……”
“啊!”皇帝双目炯炯地失声而呼;摇一摇手说,“你不必再说下去!我知道了。”
他是怕赵普说出杀功臣的话来,如果功臣跋扈,为天下计,自不得不出此一举,但究属下策;若以釜底抽薪之道,使此辈不能、不敢亦不肯跋扈,那才是消弭隐忧,保全功臣的上策。
皇帝就在这一刻已筹得上策。当日晚朝既罢,他把典重兵的一批武臣: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张全铎、罗彦环,王彦升、赵彦徽,还有皇帝的妹夫,尚燕国长公主的驸马都尉、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一起召至后苑会饮,酒酣之际,命左右侍从,一律远避,有一番肺腑之言要说。
“我没有你们,不会有今天。”皇帝首先表明不抹杀大家的拥立之功,却又陡然一转,“不过我常在心里想,人生求快活适意,何必非做皇帝不可?皇帝实在难做,不如节度使舒服,像我晚上睡都睡不着。”
大家面面相觑,无不困惑,居首的石守信叩问:“请陛下明示何以如此?”
“这还不容易明白吗?”皇帝指一指自己身下的御座,“哪个不想坐这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