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
中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从古至今诞生了无数的绝世佳品。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曾这样评价龙泉青瓷:“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足见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其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釉,把美荟萃于如玉的釉质和优雅的造型,代表了中国青瓷烧制技艺的最高水平。
唐五代以前(形成时期):
龙泉青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出青瓷,开创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从南北朝到唐五代以前这都属于龙泉青瓷的早期发展时期,早期发展是缓慢的。因为当时的龙泉窑是以土窑为主的,烧成温度和技术还有欠缺。
到唐代以后,慢慢地受到瓯窑、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别是越窑的影响,初步形成规模,并追歼形成淡青的釉色,为两宋龙泉青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宋(快速发展期):
周馆长告诉我们,龙泉青瓷在北宋是快速发展时期,宋初越窑开始衰落下去,龙泉青瓷就担当起中国青瓷精髓的传承重任。这一时期,龙泉青瓷逐渐成熟起来,主要生产刻画花产品,装饰以刻和画为主,刻是斜的,有厚度、有宽窄,画是直接画过去。釉层开始逐渐的成熟起来,比较透明,“如冰类玉”的特色已经显现出来了。
龙泉青瓷的珍贵文物
南宋(巅峰时期):
南宋是龙泉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也中国陶瓷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龙泉青瓷的釉采用了二元配方,即瓷石加紫金土发明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这两种被认为青瓷中最经典的釉色。南宋后期受官窑启发的薄胎厚釉器物最被推崇,胎色有白和黑灰两种。白胎器造型丰富,有当时风行的种种样式,也有仿古的许多品类,釉色有粉青、豆青、梅子青等,素面器物流行,带装饰的也趋于浑朴,刻画花消失,堆贴、浮雕较多。黑灰胎器物的面貌与官窑更接近,其釉色以粉青居多,也有蟹壳青等,普遍带有开片,紫口铁足。
以龙泉窑粉青、梅子青为代表的厚釉变传统的石灰釉为高温下粘度强的石灰碱釉,以多次施釉的工艺,令釉层滋润柔和,犹如美玉,把中国青瓷的釉色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元代(继承和发扬期):
元代龙泉青瓷的器型都很大,因为蒙元时期的统治阶层是马背上的民族,是从草原过来的。元代也是快速扩张的时期,当时国家的疆域比较大,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外销规模很大,龙泉青瓷在元代也比较繁荣。
龙泉青瓷在元代时的装饰也很丰富,有堆贴的、漏胎的,元代统治阶层——蒙古族“重九恶七”,所以装饰也很繁复,还有各种零部件组成。青色在蒙古族也是尊贵的颜色,龙泉青瓷得到了统治阶层的重视。
明清(逐步衰落期):
明代时的龙泉青瓷,器型也比较大,延续了元代的风格,这时候的釉色比起元代弱化很多了,大部分时豆青,豆青的颜色比较丰富。装饰主要是刻画花,还有印花,题材还有祥龙瑞兽、人文故事、文字等等。整个龙泉青瓷从明中期开始逐步衰落。
清代时,龙泉青瓷逐渐衰落下去,釉色不不太纯正,釉也很单薄,刻画花做工很粗燥,没有神韵,已经失去巅峰时期的光泽,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已经没落,但没有坚持的生产。
民国时期(复苏期):
龙泉青瓷在民国时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一个复苏的传奇时代。此时,龙泉青瓷的釉色非常纯正,黑胎较多,力求厚釉,普遍带有开片,和南宋的风格很接近。造型充满生活情趣,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如八角的蟋蟀盘等,基本上时在仿造宋代。
现当代(新的春天):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就一直重视龙泉瓷的传承和创新。龙泉青瓷的魅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2009年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作为唯一入选目录的陶瓷类,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龙泉青瓷正在成为民族陶瓷文化的新名片。
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泉青瓷博物馆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的展览地,博物馆努力成为集精品展示、专业交流、收藏鉴赏为一体的青瓷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为展示龙泉青瓷文化元素、展现龙泉青瓷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力求将其建成富有特色的世界顶尖专业博物馆。(来源)
(责任编辑:吴小燕)
6月14日上午,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盛大举行《榴花诗社》、《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安徽省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安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六家联合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优秀作品的创作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像生产一般产品那样,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只有潜心创作,才有可能创作出好作品。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