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资金和透明度:可能的妥协
各国选择“顺势而为”,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雄心勃勃,但作为一种务实选择,力争有所作为。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和全球长远减排目标争议较大,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不可能在短时间形成共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互相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在坎昆会议上,各方可以明确立场,继续寻求达成共识的方式和目标,为坎昆以后的气候变化谈判打下基础。关于“双轨”与“并轨”的南北对垒,坎昆会议上还会上演,但难以形成妥协。
第二,在资金与透明度问题上可能取得进展,但妥协是必然的。发达国家已经表明姿态,承诺快速启动资金,即在2010至2012年三年间,提供3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发达国家的资金必须是额外的。但是,目前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只有部分是“额外的”,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ODA即“海外发展援助”资金。发达国家认为,适应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发展问题,ODA纳入气候变化资金渠道,是合理的;但是,发达国家也会提供额外资金,用以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在资金问题上态度积极,但“打折扣”。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接受,则可能停滞不前,一无所获;如果表现一定的灵活性,敦促发达国家加大额外性,就有可能达成妥协。而且,资金问题的妥协还与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透明度”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三可)相关联。发达国家在资金问题上表现出积极姿态,也会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三可”。对于发达国家资金所实现的减缓行动,接受“国际磋商与分析”不会有反对,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的透明度,在“国际磋商与分析”的细节方面,发达国家也需要接受发展中国家的有所保留。这样,肯昆会议就可能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