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与创新之争的认识
20世纪以来,美术界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模糊和混乱,如“中国画穷途末路”、“笔墨是否等于零”等争论,多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些争论其实都涉及到传统与创新之间的问题,但似乎认为传统与创新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两者之间好像存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这种观点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近几年又出现了“回归传统”、“慎提创新”、“不提创新好”等言论。还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在旧有样式基础上创作才算“正宗”,才是所谓的“学院派”,好像中国山水花鸟画只有在原有模式上反复翻新才能显示“功力”,才是“正道”,否则都是歪门邪道,有失传统。
梳理这些争论和观点可以发现,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中国画的传统仅仅是艺术形式中的笔墨语言、诗书画印。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免把中国画的传统简单化、肤浅化了。中国画的传统不只是艺术形式、笔墨语言,而应该是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文化体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千百年来是什么在主导影响着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什么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毫无疑问应该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民族文化的传统是一个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国画的传统只是这个文化体系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是黄河长江的一个支流。我们不能局限于在中国画旧有形式的圈子里去看待传统、认定传统,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传统、继承传统,再进一步从大文化体系中去把握和挖掘传统中对中国画创新发展有益的精神内涵。只有真正地认识传统、运用传统,并在审美理念、题材内容、意境追求以及笔墨技法等层面有所突破、有所提升,艺术创作才不会重踏在前人的足迹里,中国画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艺术只有创新才有价值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史,真正有成的画家都是能正确认识传统、把握传统,并积极提倡创新的。如清代的石涛、朱耷、扬州八怪,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等前辈大师,都力推创新、践行创新而名垂画史。而且真正的创新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并没有什么鸿沟,也不会产生什么矛盾。如吴昌硕提出的“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在深造求其通。”李可染号召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都是对认识和把握继承和变革、延续和创新之间关系最好的注释。创新发展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不可动摇、毋庸怀疑的。前辈大师用他们的艺术实践和形成的艺术新传统,充分证明艺术只有创新才有价值,才能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贡献。
前人能依据他们的审美观念创造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独具个性的艺术样式,我们为什么不能依据我们的审美观念和现代科技提供的各种条件,去探索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艺术样式呢?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画家,他的审美思维、观察方式,应当是开拓型的、创新型的。不仅能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也能立足于现实,更能面向未来,应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从宏观整体把握世界,从本质上把握和体现民族精神的精髓,创造出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艺术精神的中国画作品。
当今艺术创新的难点
发展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画的发展亦然。历史已充分证明,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应该是源头活水,不能泥古不化。中国画过去的辉煌是前人通过不断创新,才发展到现在这个高度。任何博大精深的传统都存在突破的空间。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从本质上把握传统的精神实质,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和运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的有益营养。继承传统,从传统中来有其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对艺术创作更有把握、更加成熟。但不是所有的传统因素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它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甄别,其中有一些受时代所限而流传至今的传统因素,反而是对艺术创作有害无益的。对传统因素的扬弃,就关系到一个艺术家对传统的认识深度和把握能力。如果对传统不加以分析,盲目继承,就容易使自己踏进传统的泥淖里,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永远走不出传统的藩篱,成为阻碍艺术创造的绊脚石。所以历代都有一大批囿于古人藩篱的中国画家,背着传统样式的累累重负,在墨守成规中走完自己的艺术人生,碌碌无为无所建树。另外,中国画艺术形式的形成,受传统哲学思想和东方文化精神的影响,又经千百年来不断的创造锤炼,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早熟的中国画艺术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圆融化解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哲学观。易学难精是中国画创作的一大特点,普通画家容易陷入模仿入门易、真正创造难的状况之中。特别是对艺术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不能真切领悟到艺术的价值有赖于人类情感的深度,它直接源于个体生命对客观自然万物的深切感悟等艺术规律,就会大量出现从传统旧有形式和内容意境中照搬、照抄等复制现象。这种没能真正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表现来对待,缺少开创创作心灵,从心灵深处深入挖掘以寻找突破口的创作方式,无疑也给中国画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纵向索取 横向发展
一部中国画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史。“从传统中进去,再从传统中出来。”大凡在中国画历史上有成就的画家,无一不在这两个基点上能完美结合,才最终获得成功。打进去,就是对传统的把握;打出来,是对中国画进行合理的创新,在继承的前提下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对传统精髓的提升,是在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自身现实条件,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下开展的。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保留和发展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和民族审美特性,并在世界艺术之林继续闪耀其独特的艺术光芒。
对于传统与创新的认识与把握,也不是读书多,能背诵名著画论就能解决的,关键还在于把握其实质。其实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统,其精神内涵既古老又现代,如“天人合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蕴含的艺术精神,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出来。
传统的博大精深是前人的创造,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仓库里,坐吃祖宗饭。不管历史上出现了多么灿烂的群星巨子,也都代替不了我们时代的创造。我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应该“纵向索取,横向发展”。回归传统需要的是从深厚的传统中吸取一切有益的因素;创新发展须遵循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和发挥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思维,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传统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体。只有在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中国画真正的创新。只有真正认识把握了这个关键问题,中国画才能健康地往前发展。艺术是千秋的事业,它不但要面对今日的人们,还要面对明日的人们,我们能创造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去成为明天的传统,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深入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文/钟章法)
(责任编辑:吴小燕)
五月底,旧金山市市长宣布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将本市用于艺术方面的政府拨款提高七百万美元,但相对整个旧金山市的财政预算来说,艺术方面的预算仍然紧缩,并且在过去十年中已经下降了25%。
中国画蕴含着品位、境界、修养、功力、格调、情致、等等中国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学追求。一个艺术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生活、精神、甚至于生命在笔墨的变化里倾注流淌,如醉如痴的在皴擦点染的律动里寻找自然的灵性,一种原始的创作快感油然而生,这便是中国画家欲罢不能的水墨自由世界。
目前的国内艺术市场上,业内行家、金融资本和企业收藏是最主要的三股参与力量。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