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聚焦西藏自治区两会

2012-01-16 12:37:31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农牧民得到最大实惠

2011年,我区把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对象,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粮食总产连续13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谈起过去一年我区农牧区发展、农牧民增收,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我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全区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今年,如何让我区农牧民得到更大实惠?两会代表、委员满怀期待、充满信心。

政协委员、昌都地区农科所的邓洪英说,2011年,自己有幸成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到芒康县措瓦乡开展驻村工作。通过调研走访,她了解到当地交通不便,水、电、教育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和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为此,她建议,首当其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农牧民素质。要转变当地群众靠天吃饭的观念,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增加群众现金收入。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农户+协会”的形式,发展黑山羊等特色畜牧业养殖。

“岗巴羊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三大特点和无任何污染而闻名全区。但长期以来,因受交通运输困难等因素的制约,岗巴羊的市场化发展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岗巴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守着‘金山’却过着穷日子。为此,岗巴县今后要着重通过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人大代表、岗巴县县长黄居壁如是说。

黄居壁说,为扶持岗巴羊特色产业开发,2011年,岗巴县争取投资150万元,开展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项目。争取国家投资325万元,新建岗巴羊种羊场。并以国家投资的250万元入股日喀则市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形成“农户﹢协会﹢公司”的运营模式。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给我区农牧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自2004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投资14.6亿元,在全区74个县(区)重点实施优质青稞、白绒山羊、藏猪、藏鸡等12个产业项目的383个子项目。形成以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岗为主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以拉萨、山南为主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山南为主的藏鸡养殖基地等农牧业特色产业示范区,实现群众增收10.6亿元,项目区人均增收647元。这些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壮大,为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列席人员、区农牧厅党组书记朱春生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围绕“提升一产”这条主线,推进现代化农牧业建设,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推进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竞争力增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牧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朱春生说,今后,农牧区发展要按照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原料生产的要求和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畜产品结构,结合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搞好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优质奶源生产基地、白绒山羊生产基地、藏系绵羊生产基地、优良牦牛生产基地、藏猪藏鸡保护开发基地。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竞争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鼓励和支持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名、优、特品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相关服务业,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王杰学)

我区稳步推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战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9月,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全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

“‘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与中央的要求完全吻合,也符合目前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深化,是新形势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新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参加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如是说。

“第一产业作为‘稳民心、安天下’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政协委员、自治区农牧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宋玲说。

宋玲说,农牧部门将按照自治区加快构建“七区七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重点抓好种植业、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发展;重点实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尤其要充分利用特有的农牧业资源和条件,加快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发展绿色食品,进一步引导特色农牧业开发的工作重点从生产层面扶持向产、加、销多个层面扶持转变;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工作重心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第一产业质量的提升。

“随着西藏矿业、西藏药业、高争股份、甘露藏药、拉萨啤酒、5100冰川矿泉水、奇正藏药等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使我区的工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蓄势待发。” 政协委员、自治区地勘局党委书记李清波说,“矿产业被列为自治区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自治区提出的‘壮大二产’的核心,做好2012年的地质工作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认真落实好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地质勘查规划任务,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为建设国家级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自治区矿业开发基地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为自治区各类重大项目的实施做好地质服务”。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区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基础性建设中还存在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因素,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空间亟待拓展等等。差距就是压力,压力就是动力,自治区提出‘做强三产’,就是要让我区的第三产业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政协委员、自治区社科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边巴拉姆说。

代表、委员们认为,做强三产,除了要进一步加大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外,还需要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增强商贸、仓储、供电、供水、环卫等传统服务业的活力,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中介咨询、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等现代服务业;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步伐,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田丽)

编辑: 冯媛  标签: 我区 科学发展观 两会 零就业 构建和谐  

精彩热图

2011 金句与雷语齐飞

世上十大奇特杂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