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颜辉委员为如何落实农民财产性收入“算细账”

2014-03-04 15:28:49      来源: 新华网

(财经·两会专递)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颜辉委员为如何落实农民财产性收入“算细账”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王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让农民都人人一亩三分地种田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确保耕地红线不能碰、耕地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落实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颜辉介绍了他带来的提案。

颜辉委员为农民兄弟算了一笔账:按照户口统计,中国有近9亿农村人口,其中近2.7亿在城镇打工。目前,全国可耕地面积在20亿亩左右。以每户3-4口人计,户均5-7亩。以一亩地年纯收益1000元计,每户农民靠种地的收益难以超过一万元。通过租赁、入股或委托经营,规模化经营,尽管每亩地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碎片化问题,同时进一步解放农村的劳动力。

据统计,2013年农民收入连续十年快速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然而对比后就会发现差距: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约相当于3.03个农民的收入。

“只有落实农民的收入,才有农民的小康。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中国的小康。增加农民收入,除了种植、经营、工资性收入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靠土地获得财产性收入,根本在于国家土地制度的改革。”颜辉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仔细梳理一下,农民的财产,一是个人名下承包的土地;二是划分的宅基地;三是农村集体财产中的一部分股权。”

颜辉认为,根据中央一号文件,首先要对土地划界明确,权属清晰,并造册公示和颁发土地证,使每户(每人)所拥有的承包土地量化具体。同时,集体经营或拥有预留的土地也应丈量清楚,并列出共同拥有人名单,确定人员增减的条件规则,让每个人都知道属于自己的是什么,自己所拥有的支配权又有什么。

在坚持“农地农用”原则和严格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一条渠道。颜辉说,多年来,农村集体土地由于政策限制,无法直接上市交易,只能由政府征收,而征收价格主要是按照土地种植收益加年限确定。而现在每亩地一年的纯收益不过千元左右,30年也就是3万-5万元。结果是同地不同权,同地不同价,地方政府低价收购,高价转让,对农村和农民不公。

颜辉以去年底深圳首宗农地入市为例分析说:“约22亩土地卖得1.16亿元,每亩约合500多万元,这种探索还要进一步明确,一是‘三七分成加20%物业’的模式是否真正合理,政府拿走70%的卖地款和80%物业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作为土地所有人凤凰社区所得的3480万元如何分配使用,涉及土地的农民(居民)是怎样补偿受益的。”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重要的财产。颜辉指出,目前在城市,居民可以自由买卖产权为70年的住房,在农村,多年来由于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农村居民宅基地,不能担保、抵押、转让,连建房出租也难得到认可。“应落实物权法关于农村土地用益物权的规定,有关部门应抓紧提出具体试点方案,稳妥推进,给予农民更多支配处置的权利。”

颜辉还为农民进城落户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半数以上,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已与城镇难以分割。但农民工变市民,并非一纸户口变更那么简单。在二三线城市,每落户一人,公共设施费用增加约需10万元,这仅是政府财政的投入。还涉及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诸多费用,以每户3-4口人计,没有百万元以上无法长久立足。”他说,这笔费用完全靠财政不可能支撑,既要增加农民务工所得,又要落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合理的财产性收入。同时,要防止“用城市户口换农民土地”这种剥夺方式。

颜辉说,国家要坚持“农地农用”限制政策,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具体到土地资源配置流转,在符合条件、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市场作用。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的用益物权,凭借土地增加收入、改变命运,才能逐步实现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分享到6.79K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