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小品、二人转,送戏下乡一场又一场;“书画文化种乡村”活动、“百名诗人进农家”活动,此起彼伏;书法、美术、戏曲各种比赛如火如荼……年初以来,通化市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建设的实惠。
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着重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在设施、设备、场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建立合理的农村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县(市、区)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在全市开展了送文化物资活动。柳河县捐赠了100个书包,农业实用技术资料20000余册;梅河口市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体育器材以及价值5000元的农用物资;集安市为贫困村配发了6300套文艺器材。截至目前,累计为农村赠送文化产品30000余件。自去年以来,向上协调资金130万余元,赠送秧歌服、手扇、腰鼓以及体育器材10万余件。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在硬件上,落实《通化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给予了规范和指导。争取资金162.5万元,建设省级标准的农村文化大院325个。目前,全市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覆盖、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省级标准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享点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两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在软件上,一方面强化农村文化骨干培训,全市开展培训100余场,培训农村文艺骨干5000余人。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保障文化站人员配备。目前,全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都配备了1名专职人员,有条件的地方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同时,针对贫困村和薄弱村实际,要求每个县级单位选择5个贫困村与当地文化部门开展“1+1”、“N+1”结对帮扶活动,优先享受文化资源供应。
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坚持重心下移,市、县、乡三级部门联动,协调宣传、广电、文化、农业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等活动。截至目前,送戏下乡演出379场,参与人数40余万人;赠送图书30000余册,电子图书1000余册,字画600余幅,影视光碟3000余张;首届农民才艺大赛,有1万余人报名,通过决赛有13个文艺节目获奖。在农民文艺作品展期间,征集作品5000余件,有书画、摄影、石刻、草编、根雕、剪纸等多个种类,220件文艺精品参加了市级文艺作品展,经过评选,有34件作品获奖。
实习生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