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感到自己在人世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路过一片枫树林,被一阵悠扬的钟声吸引。他顺路来到一座寺庙,见一长老拄着拐杖,气定神闲地打坐,便虔诚地坐下去。
长老问:“年轻人,你在尘世遇到了什么困难?”
年轻人回答:“我对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长老有何妙法可解?”
长老捋捋白胡须,呵呵一笑说:“妙法谈不上。这个你带回家,每天早晚各看一次,想一遍,症结自然消解。”说完,长老给年轻人一块折着的白纱布。
年轻人回到家后,早晚各看一次,想一遍纱布上四个遒劲的大字,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后来潇潇洒洒地创造出人生的价值。他的生存压力仍在,但已不再感觉沉重,更不会招架不住。这四个字是:惧者生存。
生存不容易,唯惧者胜出。惧者,乃心怀忧患,备感危机之人。唯有惧心相随,才能让人有切肤之感,进而迸发出生命最原始的活力,最激越的精神,最昂扬的斗志。
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涌入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都面临着一种生存危机。原以为巩固的架构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原以为自己曾掌握不少的知识,但一眨眼又好像回到了学习的启蒙时代。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应对?葛洛夫提出的“惧者生存”理念可为我们找到答案。
惧者,时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不会自囿于坐井观天的满足,不会自负于一时的得意胜绩,而是像闹钟的发条拧得紧紧的,提醒自己:将来不是优秀的淘汰落后的,而是优秀的淘汰比较优秀的,或是今日的自我否定昨日的自我,以创新求蜕变,以卓越求持续。
惧者,析理深奥,思考系统,决策超前,步步为营,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故需防范忧患于全过程、全方位,洞察秋毫于各角落、各阶段,力所能达到杜拉克所言的“不能胜任层次”。职业培训视为知识保险,诊断求变视为健身养补,学习修炼贯彻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之中。浅尝辄止,到时事倍功半殃及前途。
惧者,视压力为动力,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外部环境的残酷,内部环境的激烈,均需以知识、以能力、以高附加值的技能为载体得以社会的认同,得以时代的认同,否则自身价值的实现就显得虚无缥缈,甚至立足之地全无。
惧者,需开阔的视野,跨越式的思维,以争分夺秒的速度,积极奋发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处世。人生犹如一段旅程,以前驾驭的是马车、公交车,而现在则是高速列车。每个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学习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更成为可能。同时压力更大了,节奏更快了,唯有惧的存在,才有差距的显示,更有收获的丰腴。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用“惧者生存”告诫员工。心中时时有危机感,才能长久生存。能够不以小成自傲,能够时刻以危机自省。一个人没有财富,他只是暂时的贫穷;一个人没有学识,他只是暂时的平庸;而一个人没有危机意识,没有通过不断改善提升自身,从而改变命运的渴望,他将永远贫穷与平庸。30岁之前有危机感,就会有压力,有动力,就有奋斗的强烈欲望,这样的人会成功,而30岁之后的人生道路,安全系数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