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零售巨头八佰伴前总裁和田一夫,原来是一家蔬菜店的老板,曾是全世界商家景仰的英雄。1997年,快速扩张的日本八佰伴的意外破产使他一贫如洗,但年逾古稀的和田一夫痛定思痛后,又开始了重新创业。在南京的一次会议上,和田先生强调说,市场发展就是不断创新和淘汰的过程,只有永远保持活力、持续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才能坚强地生存下去。胆量有一个累积阶段,而有充足的能量——人生阅历积累、知识的充实后,就会形成一个质的飞跃,质变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内在能量。
30岁之前,你拥有人生中最年轻的资本,你还怕什么呢?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勇敢、果断、敏锐的人。能量,在这里指的是因胆量的积聚而充实了自己。它实际上是因为在30岁之前你有了胆量,在今后的人生中拥有强大的应对问题的底气的体现。
30岁之前要有胆量,30岁之后才会有能量。这不仅是个人的一个需求,更是一个时代对大众的期望。吉鸿昌曾经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年轻人的资本是什么?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青春活力与充沛的精力。
当我们手握生命的开罐器,当我们已经踏入成功之门,当你心中的胆量充足之后,或许你体内会发生化学反应,或许从哲学上会出现矛盾对立之间的相互转化,30岁后的你才会有一种叫能量的东西。记得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成功之道:一胆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胆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这里的力量就是所谓的“能量”。它不仅是片面性的体能,关键是一种心态,一种自信,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是一种另类的创新。
眼光是什么?眼光就是一种谋略,一种个人魅力,更是一个人独有的观点。古人说的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里说的“眼”就是一种内在的独特的眼光和眼力,它深邃而颇具穿透性,更是常人所不及的一种人格高度。
很多年前,美国耶鲁大学曾进行过一项跟踪调查研究。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总共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二十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从生活水平上看,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不说别的,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96%的人的总和!那96%没有把人生目标写在纸上的人们一生都在干些什么呢?答案令人回味: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或直接或间接、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帮助那4%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这些人之所以有明确的目标,那是因为他们有vision。Vision就是眼光。有了眼光,我们才会善于发现,发现疑问,发现契机,发现常人无法企及的目标。
在现实的世界中,如何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入微以至于面面俱到,如何能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如何在纷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商业常胜军?眼光尤为重要!拥有独特的眼光,就如同是一个商人手持一本致富经,就如同是一位僧侣读到了佛学的真谛,就如同是一把利器插入敌人的心腹。30岁之前要有眼光,一个有眼光的人,就是已经迈进了成功的门槛。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中国温州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有眼光的群体。温州人之所以是中国最会赚钱的群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盯住别人没发现的赚钱机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一步步将生意做大。
成功是什么?温州人给出了这样一条理论——这就是被世人普遍赞誉的三面镜子理论:高屋建瓴,未雨绸缪,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望远镜);以洞若观火的敏锐观察力,对市场的需求体察入微(显微镜);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放大镜)。
30岁之前要有眼光,这不仅是一种事态发展的趋势,更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径,而如何踏入捷径,不仅仅需要才华、勇气、毅力、机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种心态。即使你满腹经纶,却不懂得奋发有为,只是在原地踏步,故步自封,目光短浅,那你也只能是“伤仲永”了;假如你技能方面欠缺,可是你有着穿透性的眼光,善于发现商机,善于管理,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许成功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
30岁之前要有眼光,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放出长线,目光短浅的人是办不成大事的。人们常说“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办事要有长远眼光,就要尽可能地谋求“一举数得”,甚至“一举多得”。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从得到多方面的好处来考虑,争取达到“1+1>2”的效果。“一举数得”看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只要具有这种意识,而且经常训练,久而久之,就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长线与大鱼是一个辩证而统一的概念。如果把眼光比喻成“长线”的话,“大鱼”就是我们所要成功的结果。当我们的线长了时,我们在放眼寰球的同时,有一种理念已经植入你的成功秘诀。“长线”与眼光是一种思维的产物,而我们的“大鱼”和“果实”则是物质上的一种产生。围绕在思维与物质中,30岁之后有这样一种叫“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上的高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