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一名“动车医生”的16年铁路情
2016-02-01 15:55:23
 

  新华社哈尔滨2月1日电(杨思琪)21岁成为火车发电机维护工,26岁第一次为动车检修,33岁获得高级技术资格证……一步一个脚印,今年37岁的“动车医生”康凯与他手上的检修工具一起,见证着16年来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晚上10点,康凯所在的哈尔滨动车段检修车间一副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所黑龙江省唯一的“动车医院”,每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康凯和他的工友们最忙碌的时候。平日里每晚要为41组动车进行清洗和检修,而春运期间,是59组。

  哈尔滨动车段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通行线路最长、跨越温差最大的动车段。列车从南方一路北上,粘在机车上的积雪遇热就会变成坚硬的冰层,越来越厚,牢牢地包裹在动车组下部,大大增加了清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一旦清理不彻底,就会给机车制动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融冰除雪作为检修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部分。用锤子、橡胶棒不断敲击坚固的冰坨,用高压热水小车不断注水以加速融化,不仅耗费大量体力,而且四溅的冰渣和水珠会打湿工作服,阵阵寒意袭遍全身。

  “到了冬天,最怕的就是下雪了。只要下雪,大家就又一个多星期不能回家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对任何一个环节马虎,保障乘客的安全、舒适永远是第一位的。”康凯说。

  相比十几年前,康凯坦言,工作条件已经改进了很多。“以前,火车机车都在户外检修,冬天零下30度的低温让整个人都会僵掉,再加上使用的工具落后,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从火车到动车,在康凯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检修技术的飞速进步。他介绍说:“通过电脑下载动车数据,与探伤设备存储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内部毛病一览无余,并且更加精准无误。”

  同时,检修流程的不断革新,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需要13天的二级修,现在只用8天就能完成。

  作为最先接触动车知识的火车员工,刚开始的头几年,康凯每年都要在外学习三个月,北京、广州、长春、唐山、沈阳……全国各地跑。

  “那时看的资料都要用优盘从老师那里拷贝。”康凯说,如今,动车段已经拥有了多台作业指导书、指导机,存储着海量的检修工作资料,方便工人随时查询。

  在“第一代高铁人”背后,是一个“缺位”的爸爸。“当时儿子只有三四岁,这些年我都没有时间陪在他身边,基本上是他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康凯说。

  去年他终于挤出假期带儿子到大连旅游。“坐高铁的时候,儿子很开心地问我,‘爸爸,这列车是不是你检修过的?’我瞬间就觉得再多的付出是值得的。”他笑着说。

  指着工作服上“高寒之星”的标志,他自豪地介绍,“这是一列高寒动车,蓝色的‘G’代表高寒地区恶劣的环境,红色的‘H’象征着每个‘动车医生’火热的情怀。这是我们动车段的精神符号:我们数千名员工会和高寒动车组一起,克服艰难险阻,全心服务乘客。”

  望着一列列正在“休息”的动车,康凯许下了新年愿望:新的一年里,他希望每辆动车都能像他的名字一样,“健康地凯旋”。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