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概念由实到虚 年货变成一种情怀
2016-02-01 15:29:45
 

  新华社长春2月1日专电题:概念由实到虚 年货变成一种情怀

  新华社记者 刘硕

  “办年货”是中国人春节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年货到底为何物?买年货的目的是什么?今天的年货与过去有怎样的不同?记者采访发现,随着时代变化,年货的概念和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那个年代”:一顿好饭就算是最好的年货

  “三四十年前,条件不好,生活困难,买年货就是买一点肉,留着过年做好了一家人抢着吃。还要给孩子们换一身新衣服,鞋太贵买不起就自己给孩子做鞋,再买点小鞭炮,年货就齐了。”今年64岁的长春市民李淑云告诉记者。

  今年70岁的吉林省伊通县靠山镇村民赵孟辉表示,回到三四十年前,就算有钱,新鲜蔬菜、肉禽蛋奶等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因此,当时他和家人对于过年买年货改善生活有着很强的期盼,“年货是一种盼头”。

  李淑云、赵孟辉等不少“老一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的年代,年货中日常生活用品的占了多数,甚至一顿好吃的就算是最好的年货。

  今昔之变:年货多了,年味却淡了

  “以前年货虽然少,但那时候对过年很有盼头,过年的气氛浓。现在条件好了,鸡鸭牛羊、海鲜蔬菜、水果干果、衣物装饰等年货一应俱全,但却没有过年的气氛了。”采访中,不少“老一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现在生活好了,网购也方便了,渠道多了。真到了要买年货时,却不大清楚什么才算得上是年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市民刘春燕表示,以前过年买年货体现出新春的新意,现在很难再体会到,年货的意义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清晰。

  年货丰富了,年味却淡了,不仅“老一辈”有这样的感觉,一些“新一代”也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即将大学毕业的天津人唐小童表示,以前过年会盼着父母买各种水果干果等年货,但现在生活好了,平时什么都吃得到,对于年货没有过多期待,储备年货随着年味的寡淡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现在商场超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营业,没必要囤太多年货在家,所以不会再大包小包往家里买年货了,过年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今年刚满30岁的王俊丹说,年货储备的多少跟过年的质量没有太大关联,大环境上的年味已经很淡,没必要用“买买买”的方式来营造年味。

  年货变成了一种情怀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人们对于年货的认识变得更理性、更实际,但对于过年的情怀并未改变。为了重拾年货里体现出的浓浓年味儿,很多人改变了对于年货的认识。“年货应该是红色的,有春节的喜庆气氛,我看到红色的东西就会多买一些作为年货。”长春一家公司的员工李忠雪说。

  “我觉得糖葫芦是最好的年货,虽然很小很不起眼,但红红的看上去很喜庆。”唐小童说。

  今年24岁的湖北文理学院学生赵洪武认为,现在买年货就是寻找一种合家团圆的氛围,并不在乎买什么,而在于买的过程。

  “现在的年货象征性的意义更多,实际需求意义淡化了,年货变成了一种新春佳节的情怀。”刘春燕说。

  文化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认为,“年货”二字的意义主要在“年”字上,货只是具体承载的对象。年货是人对于新春佳节美好心愿的体现,是对生命的祝福,表达新年的情感和期待成了年货最重要的任务。

  “年货已经从实体扩展到精神层面的问候和祝福,是一种情怀的承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于年货的理解还会有更深的变化。”曹保明说。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