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杨春雪 崔元磊)通常,墙意味着阻隔。近日有一面墙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给寒潮频袭的冬日带来丝丝暖意。
在一堵色彩鲜明的墙上装上几个挂钩,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闲置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也随时可以将它取走。这个起源于伊朗的慈善创意近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国。
在山东青岛老城区的一条小路旁的铁栅栏上,就有一面这样的墙。据该墙的发起人、青岛市北区创益工场主任王蕾介绍,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伊朗的创意,便和团队在四天前打造了这面装有15个挂钩的墙。
起初,路过的人以为是卖衣服的,当工作人员喊道“如果你需要,免费带走它”后,一些人围上来,试穿合身后带走。
负责清扫该街道的环卫工人刘大爷当场试穿了一条牛仔裤,王蕾于是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竟被青岛市民大量转发。
几天时间,墙上的挂钩就不够用了,还有市民用床单裹着一大包衣服就送过来。随后大家捐赠来的衣服就叠挂在墙后面的铁栅栏上,铁栅栏也挂满了,衣服就被堆积在地上,截至31日下午,衣服已经多得把人行道都快堵上了。
这是王蕾不曾料想到的。她花了两个多小时整理好上百件衣服,包括羽绒服、小棉袄、牛仔裤、夹克衫、围巾……“叠了那么多衣服,手都是干净的,很多衣服还是九成新,有的是刚刚干洗完连标签都没撕掉,”
“没想到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王蕾说。如今刘大爷全身的衣服都来自这面“友善之墙”。在他的带动下,其他街道的环卫工人也都纷纷赶来,各取所需。
青岛的“爱心墙”并非中国首例。早在1月26日,河南驻马店就有爱心人士发起制作了同样功能的墙。几乎在同一时间,这面墙从河南、山东一路南下至浙江、广东、广西。不少网友在新浪微博上为暖心的“爱心墙”点赞,认为这是“授人玫瑰”的善举,很多人还建议在全国推广。
“人们回到家会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出门时穿上,而这面墙则是公众的衣架,希望通过它给有需要的人以家的温暖。”王蕾说。她认为,“爱心墙”使得受助人不仅仅是贫困者,可以是任何需要它的人,这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浪费。
王蕾在朋友圈里写道,“友善之墙的本意是给需要的人留下尊严,是爱,不是施舍。”她解释说,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即使是将新衣服送到对方手中,对方往往也是以弱者的身份接受,而这面墙却让人以平等身份赠与取,这也正是这面墙的魅力所在。
中国公益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江涛对此表示赞同。她补充说,传统的旧衣收纳箱需要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整理,再去找寻有需求的人,而这种爱心墙更直接、简单、及时地与有需求的人对接。
“无论是传统的捐赠方式或是‘爱心墙’的方式,都是爱心很好的表达。”江涛说。
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
这面墙一路从伊朗传来,互联网功不可没。公益正以更多元的形式、更快的速度传播。除了借鉴国外的模式,江涛还鼓励年轻人增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探索新的慈善模式。
随着衣物越来越多,江涛建议爱心墙的组织机构要考虑如何处理存余的衣物,以免放在外面落上灰尘,比如捐赠给边远地区,或者将活动开展到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