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改革带来司法体制机制巨大变化 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时,对“两院”工作报告表示满意
2016-01-29 03:18:35
 

无图说

  ■本报记者 简工博 茅冠隽

  “检察官、法官都蛮拼的,给他们点赞。”昨天,市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时对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表示满意。他们说,“两院”去年做了很多工作,面对司法改革试点任务繁重、“人少案多”情况持续等问题,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勇气可嘉。

  司改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

  “去年‘两院’工作量很大,法官、检察官很辛苦,确实提高了工作效能和质量。”杨申鲁代表表示,上海的司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为全国司改工作探了路。袁胜明代表说:“改革本身是要可复制的,上海司法改革有些好的经验要及时提炼。”潘书鸿代表则表示,作为一名律师,对上海的司法改革感受显而易见,在工作中也获得了不少便利。

  代表们在审议中也表达了对上海司法建设的期待。“检察院报告中提到‘去年本市加强基层执法活动检查,提出数百份监督意见’,这些监督意见起到的整改效应究竟如何?去年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6370人’,这些人的问题最后如何解决?不批准逮捕的原因是无罪、罪不至捕还是其他原因?法院报告中说‘严格遵守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如何遵守,成果如何?”潘书鸿代表建议,这些后续情况都应该细化。

  今年上海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破解执行难题,不少代表认为值得进一步探索。陈小鸿代表说:“法律的尊严不只是宣判,更是真正实现合法权益。”

  一些代表还建议司法机关持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盛雷鸣代表说,目前仍有个别法官存在推诿扯皮、工作态度差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满意度。杨申鲁代表也表示,一线法官、检察官直接面对老百姓,工作作风、态度关系到法院形象和办案质量,不应有居高临下的职业优越感:“可借鉴部分行业的做法,对法官、检察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设立规范化的标准。”

  解决“案多人少”需有方案

  “两院报告有一组数据引起我的注意。”陈小鸿代表说,法院报告中提到“全年法官人均办案数为187件,同比上升17.3%”。她认为:“人力是对办案质量保证,案多人少的问题要有解决方案。”

  胡燕平代表建议,缓解“案多人少”问题应筑牢前端防线。“政府、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在预防矛盾、解决矛盾上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要让矛盾纠纷全部涌到司法渠道这‘最后一道防线’上。”

  陆鼎良代表则认为,案多人少的情况,有立案登记制实施的客观因素,也有违法者不熟悉法律的因素。“比如证券违法操作、信用卡案件、网络诈骗,这些问题都要向社会解释清楚,引导人们自觉守法。”

  “案多人少不能影响司法公正。”徐金明代表建议对法官办案质量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另外在做好执法办案全程可视监督的前提下,法官对典型案例可按照法律精神对社会公众进行解读,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培养“精英”法官检察官

  陈小鸿代表提起了此前在微博微信里热闹一时的“快播涉黄案”:“法官、检察官短时间内变成某一领域的专家是不可能的。”她认为,新型案件、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在上海发生的几率高,除了法官、检察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外,可以考虑把专业意见引入司法中,给予专业支持。

  “现在很多民商事仲裁,当事人宁愿到新加坡、香港去,为什么不能留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很高,‘互联网+’也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上海有没有准备好?”袁胜明代表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对一些国际前沿的问题要提前储备好法律人才,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上海的司法队伍要精英制、专业化,目前来看待遇还不够,人才可能流失。”

  王浩代表认为:“不要把法官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让法官多在几个岗位上流动,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加丰富。当过律师、法律顾问再成为法官、检察官,这在国外是常态。”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