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
浦发银行近日透露,浦发信用卡中心将接入腾讯征信信用评分等产品。无独有偶,北京银行日前也宣布,将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合作。
这些不是独立事件,原本分属两大阵营的银行风控与互联网征信之间的“握手”,预示着一种趋势: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的当前,与其舌战攻击对方,不如合作互补。
征信系统不完善是我国金融业尤其是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至少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商业银行长期依赖的央行征信系统,还是伴随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积累诞生的互联网征信,独立来看都不甚完美。
就央行个人征信系统而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该系统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约3.2亿人,还不到总人口数的1/4。而那些没有信用卡或者从未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的人群,由于没有在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留下过痕迹,对央行征信系统来说就是“白纸”一张,因此他们很难获得信贷服务。显然,仅靠央行征信系统,难以覆盖借贷市场对个人征信的全部需求。在不甚了解个人征信背景的情况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惜贷,也就不难理解了。
今年年初,国内个人征信市场化开闸,央行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互联网背景的机构。互联网征信从业者认为,由于互联网生活日渐常态化,人的行为24小时可记录,留下的大数据痕迹可从方方面面积累成为征信数据,他们称这些实录数据比央行征信全面得多,依此可做出更为快捷、更为大胆的授信决策。在与银行合作之前,互联网征信已应用到租车、酒店、签证、消费贷款等众多领域。
不过,互联网征信也远没有达到完美。由于所依托的平台不同,数据构成在很多时候是单一的,也会有片面之嫌,比如电商平台上多是小额消费交易数据,一旦离开核心数据源,描绘出的消费者征信画像偏差就可能很大。
笔者以为,无论是传统的央行征信,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征信,在现阶段都难以独当重任。两块拼图能够相互补充,不失为眼下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