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校庆宣传片与创新能力何干
2015-06-03 03:52:37
 

  这几天,复旦大学陷入舆论风波。接连两个版本的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危机公关又显笨拙,让这个百年名校跌足了份儿。不少校友深感“颜面扫地”,舆论亦对其创新能力口诛笔伐,连带着整个高校教育都不幸躺枪。

  有没有抄袭,人们心里大概都有数;高校创新能力如何,大家也可见仁见智。但若将这次事件当作复旦乃至中国高校创新能力差的例证,怕是太冤。为何?因为该宣传片的摄制团队,只是复旦一个行政部门及社会上某视觉工作室。也就是说,在千头万绪的校庆活动中,宣传片制作犹如工程项目,被外包了。无论是最初的选材创意,还是最终的审核出品,都跟高校本身的“创新能力”关系不大。即便要说“创新能力”,那也是承接项目的外包公司能力太差,拿了钱没干好活。如此敷衍了事,买家复旦才是“受害者”,该给卖家一个大大的差评。

  说起来,将宣传片外包算不得什么新玩法,复旦走的也是一条“寻常路”。许多人也许还记得,当年铁道部某宣传片投资千万,却“未达到预期效果”,便曾陷入外包丑闻。项目外包无可厚非,问题是一些人在拿项目时使出浑身解数,一旦拿下项目,脑中就只剩下怎么去折腾经费,如果过程中再有点儿“猫腻”,就更难免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审视市面上那些低质粗糙的文化产品,多半也是外包拼凑的产物。诸如这般,或是机构行政化弊端的衍生,或反映了商业思维过度融入了文化教育领域。

  就发包方而言,并非不能求助他人出谋划策,但不管如何,至少应坚持底线,即以我为主,把好监督关与审核关。毕竟接受社会评判的不是承包方,而是挂着名号的出品方。倘若一味躲懒,把代表自身颜面的文化产品做成了一笔纯粹的生意,那被坑被骗换来一句“活该”,也只能吃哑巴亏了。


编辑:小微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