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用信仰点燃青春的火炬
2015-06-03 03:52:25
 

  什么能使人的心灵永远明亮?理想和信念。什么能照亮人们的前行之路?真理的火炬。

  2012年5月,长春师范大学启动“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百优青马工程”)。它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模式为特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开创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心设计培养方案

  6月1日上午,一场关于理想信仰的座谈会在长春师范大学举行,参加者是学校四期“百优青马工程”学员。一聊起“青马”,大家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大四学生李松,是学校首期“百优青马工程”学员。谈起初次接触“百优青马工程”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大一下学期,学校从大一年级中选拔100余名优秀学生确定为培养对象,我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成长的脚步踏实有力。在“百优青马工程”的两年里,李松接触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辟论断和诠释,解答了他心中一个个想不明白的“为什么”。

  为了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长春师范大学精心设计“百优青马工程”人才培育路径,从创新理论教育到实验训练,从特殊指导到自我修缮,从网络交流到实践砥砺,直至最后的行为养成,培育链条做到环环相扣。入选“百优青马工程”的学员每周要参加一次集中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围绕时下热点、现实话题进行讨论,学习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余时间,学员们还要走进博物馆、机关、企业、部队开展社会实践,了解中国的昨天,思考中国的今天。

  真理就像磁石,吸引一批批青年学子加入“百优青马工程”。大二学生王希智是“百优青马工程”第三期学员,“青马”的课堂每次都让他都受益无穷。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让我的大学生活受益匪浅,时刻鼓励着我把人生理想的目光放得更高更远。”

  学校党委直接领导,思政课教研部、政法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9个部门一起参与管理培养,这是“百优青马工程”的另一个创新亮点所在。为保证“百优青马工程”培养质量,学校专门成立导师团,建立导师制,吸收校内外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导师团成员,请他们深入社会实践和理论实训的各个环节,义务指导学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对学员进行单独编班,单独设立党团组织,配备专门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班级日常管理,班主任则负责班级专业领域的建设和辅导。

  以点带面播种信仰

  “百优青马工程”学员人数虽然有限,却能通过树立学员的典范形象,辐射带动更多人。学校“百优青马工程”总协调办公室主任崔燕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加入‘百优青马工程’队伍。每个分院都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我们的目标就是以这项工程为核心,以点带面,最终把理论武装工作渐进式地做到每个学生身上。”

  “自我实现的最根本方式就是投入到实践中去。”“百优青马工程”优秀学员黄忞这样认为。两年间黄忞走遍山西、吉林革命老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是听25位老兵讲述抗战故事。历经20个月,纪录片的第一期拍完后,黄忞把它放在网上播出,并取名《记忆》。这部纪录片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说:“老兵的故事是无价的,历史是无价的。我想通过这部片子告诉更多人,在革命老区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浴血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人,我们不能忘却。”

  学而思,思后行。2014年7月,“百优青马工程”第二期学员边均萍从山东出发,坐了41个小时的火车到四川省北川县支教。在那里,她教100多个学生做科学实验。每天,她都要准备学生用的实验材料、备课,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才睡觉。忙碌的生活让她过得非常充实。回校后,边均萍把支教故事和感受讲给学弟学妹听,学弟学妹们很受鼓舞。他们打算今年暑假深入四川省北川县,像边均萍那样为山里的孩子带去外面的世界。

  目前,长春师范大学已经有两批“青马”学员结业。他们由懵懂入门,到热情参与,再到坚定信仰,精神气质有了明显提升,在校园内发挥了凝聚人心、树立典范的作用。一期学员中,有53%的学员加入党组织;两期学员共有470多人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实践之星”、长春市十佳大学生、校十佳大学生等奖项,共有26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等各级别奖学金资助,在校园内形成了“人人知道青马、人人关心青马、人人争取加入青马”的育人氛围。“百优青马工程”真正实现了“培养一批精英、带动一代学生”的效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