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际时评
新华网评:随意给学生贴“冷血无知”标签就不冷血吗?
2016-01-19 14:09:00
 

  范子军

  14日,江苏一女老师监考时猝死,学生交卷结束才发现。热传网文痛批学生是“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校长回应:学生很无辜,该老师坐教室最后面,后排学生以为老师睡着了。

  网帖以家长的口吻描述,“仔细问了孩子整个考试过程……他们只是以为老师睡觉了,那么大的呻吟声孩子们也觉得恐怖,但是还以为是老师打呼噜,常识的缺失真的很可惜。”继而质疑“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感慨“孩子们学会了考试、交卷,却完全没有了生活基本的常识!今天的教育体制真的该醒悟了!”乍听起来堪称振聋发聩,极容易引发围观者的共鸣。

  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呢?不但事发学校泰兴济川中学校长杨军证实,当时吴萍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所有学生背对该教师,学生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上的老师,自己在得知后也迅速赶到教室;而新华社记者“反复核实”的结果也显示,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如此说来学生冷血从何谈起?

  网帖不仅“忽视”了学生背对老师专心考试这个细节,而且“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的说法明显违背基本常识。至于有家长说“女儿会为了家里一只狗狗死了痛苦,何以谈到监考老师之死又是‘那表情,那语气,没有一点点的怜惜’?”倘若这矛盾语境属实,也只能说是自身家教出了问题,个别孩子的极端表现怎么能简单地归咎于“孩子们”和“教育体制”?

  当下孩子们的生命观教育诚然需要补课,教育体制也确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但是,拿监考老师的不幸离世借题发挥,用道听途说的情节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想当然地给学生贴上“冷血无知”的标签,就不冷血吗?在我看来,这种行为不但冷血,而且更像是不怀好意的中伤,尽管可能会迎合一些人对当今教育存在某些缺陷怀有不满情绪的宣泄心理,却无法让人感受到丝毫批评的善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