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刘斐 李云路)“中央提出1000亿奖补资金后,有些人就开始算账了,一共180万人,每人5万5,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全国政协委员胡晓义说。
胡晓义口中的“不对”,是针对中国“去产能”人员安置资金发放方式说的。他认为不能平均发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在场聆听的财政部副部长刘昆马上回答了他的疑问:“有关资金安排的意见已经制定出来了,初步计划是‘基础奖补’加‘阶梯式奖补’的方式。”
8日,全国政协礼堂三层大厅提案办理协商会现场。数十名全国政协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代表,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讨论。
胡晓义委员和刘昆副部长的“一问一答”就发生在这个讨论氛围热烈的会场上。
围绕“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民革、民盟、民建、民进等民主党派中央及多位委员提交了14份提案。
8日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委员们的关切。
产能过剩是目前中国经济和产业重大结构性矛盾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去产能”势必将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民盟中央的相关提案指出,按照今年10%的去产能目标来统计,仅钢铁和煤炭行业就要去掉90多万的过剩劳动力。
来自煤炭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文学说,煤炭企业部分职工文化程度较低,这类企业又大多位于资源型地区、产业种类单一,这些都不利于职工的再就业,建议之后制定具体政策时要通盘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志彪认为,应对参与兼并重组的优势企业、使用该企业产品的用户和安置职工的技能培训进行补贴。
与会委员们认为,妥善解决改革中职工的安置与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要用法制化和市场化手段来化解过剩产能,以企业为主体,以安置为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两个多小时的提案办理协商会结束后,一些未能获得发言机会的委员起身追上部长们继续发问,也有部长主动找发言的委员进一步探讨。
“提案办理协商”是全国政协多种协商渠道之一,以提案者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面对面”协商交流的形式,共同推动提案办理落实,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