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湖南>湖南志
湖南地方志历时介绍
2011-07-01 13:19:3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元代地方志书,特别是方志,继续有所发展。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三年命大学士札马刺丁会同奉直大夫秘书少监虞应龙修《大元大一统志》,二十八年书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内容宏富,体例周备,已是定型方志。元以少数民族君临中原后,原来志事中断的广大长江以北地区的修志事业也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而长江以南诸省,较之南宋时代,修志事业却呈下滑趋势。《中国古方志考》记元代湖南属地方志很少,有《元古罗志》(元邓绅伯集),《茶陵州志》(元佚名纂),《岳阳郡志》(元佚名纂),《延祐平江州志》(元按摊不花纂,据《隆庆岳州府志》载:按摊不花,延祐间判平江,纂州志有功,文章政事重于时),《武陵续志》(元佚名纂,明《永乐大典》引7条),《元'衡州路'志》(元佚名纂),《永州路志》(元邓桂贤纂),《郴江志》(元佚名纂),《郴州路志》(元王都中纂,光绪《湖南通志》"当即《郴江志》",王都中知郴州,是元仁宗皇庆二年,上述"两志"都是皇庆二年以后所修,《郴江志》载王都中著《郴州北湖始末记》,可能光绪《湖南通志》所断正确),《黔阳县志》(元朵尔赤云甫纂)等,又据明崇祯十二年修纂的《长沙府志》序言,《长沙府志》始修于元大德年间,由时任潭州路学正邓桂贤纂修。上述元代方志均已散失,现见存的140余种元代方志,湖南没有1种。辑佚本大都不载具体内容,或所辑材料零玑寸壁,难以窥其全貌。

4、明清湖南地方志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湖广行中书省为湖广布政使司,仍称湖广省(治武昌),省下改路为府。清康熙三年(1664),分湖广右布政使驻长沙,为湖南建省之始,雍正元年(1723),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

有明一代,各地修志蔚然成风。明朝永乐年间,政府制定了修志条例颁告天下。到了明朝中叶,已经是"天下藩郡州邑莫不有志"(沈庠《(正德)上元县志序》)。据1958年谢华《湖南省志•总序》,湖南"明代修的有百五十六种"。方志毁于兵燹、水、火灾、虫害者甚多,在明正德年间,即有人称当时方志存者仅"十之五六"(陈珂明正德《漳州府志序》),进而可以推论,明代湖南方志远不止156种。在明代纂修的省志有:(正德)《湖广图经志书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的涉及湖南全省范围的一部省志,明成化二十年(1484)湖广督学副使薛纲创修,正德年间任右都御史吴廷举续而编,有明嘉靖刻本。另一部是(万历)《湖广总志九十八卷》,明徐学谟纂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学谟,嘉定人,四任湖广,习其故事,此其万历时为左布政使时所作也。"此书按事类分为32门,是参照明朝政府制定的《纂修志书凡例》来设置类目的。现存府、县志有:(嘉靖)《长沙府志》、(崇祯)《长沙府志》,(嘉靖)《浏阳县志》,(嘉靖)《茶陵州志》,(嘉靖)《湘潭县志》,(嘉靖)《衡州府志》、(万历)《衡州府志》,(弘治)《衡山县志》,(隆庆)《宝庆府志》,(弘治)《湖广岳州府志》、(隆庆)《岳州府志》,(万历)《华容县志》,(嘉靖)《湘阴县志》,(万历)《郴州志》,(洪武)《永州府志》、(弘治)《永州府志》、(隆庆)《永州府志》,(万历)《宁远县志》,(万历)《道州志》,(万历二年)《江华县志》、(万历二十九年)《江华县志》(是志万历原刻本早已散失,有顺治十五年刻本传世,史事也增至顺治十五年),(嘉靖)《新宁县志》,(嘉靖)《新化县志》,(嘉靖)《安化县志》,(嘉靖)《常德府志》,(万历)《桃源县志》,(万历)《慈利县志》,(嘉靖)《澧州志》、(万历)《澧纪》,(万历)《辰州府志》,(洪武)《靖州志》。上述府、县志,(洪武)《靖州志》为洪武初年抄本,其余为刻本,最早的是(洪武)《永州府志》,又名《永州府图志》,是志体例承袭宋元旧志,内容详收元明府事,有湖南古方志之风貌,为现存最早的湖南境属府志,有残本藏国家图书馆。最晚的是(崇祯)《长沙府志》,是志一因旧志,内容有所损益,如祥异门记崇祯四年至十二年5次地震以及崇祯末年浏阳、湘乡、湘潭、醴陵等地农民起义情况。较著者,有(嘉靖)《长沙府志》,体例别具一格,悉遵《史记》谱表结合,备载长沙历代人物、流寓、官宦;(隆庆)《岳州府志》,内容注重国计民生,记水利设施、人口增减、赋税损益、农、矿产品等,每门冠以小序,提要勾玄;(嘉靖)《常德府志》一改旧志多张罗形胜、藻饰艺文之弊,记疆域经纬、人口赋税、政教风化、民生日用,能纲目相济,条分缕析,内容于旧志增十之六七。明朝270多年间,很多府、县志都是多次纂修,如《长沙府志》,初修于永乐年间,二修于嘉靖初年,三修于万历二十一年,四修于崇祯十二年;《永州府志》一为洪武十六年虞自铬、胡琏纂修,二为弘治七年姚昺纂修,三为嘉靖二十四年戴维斯纂修,四为隆庆五年史朝富纂修,五为万历四十七年林士标纂修;五修《平江县志》,惜无存世之本。在明代,湖南地方志,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品种也增加了。有山水志,如《衡岳志》(彭簪纂于嘉靖戊子七年,姚宏谟于隆庆辛未五年重订);《九疑山志》,明万历中,蒋鐄官宁远县知县时创修,"首纪祭舜陵文,次载形胜、古迹、人物、仙释、土产,次录前人碑记、诗文。崇祯中,平陵俞向葵为令,复补图于卷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书院志,《岳麓书院志》,明正德九年(1514),由山长攸县陈论首纂,明万历年间长沙知府滨州吴道行重修,到善化吴道行任山长再次重修,删并增补,于崇祯六年(1633)成书10卷,惜散佚;《石鼓书院志》,富顺周诏于嘉靖癸巳十二年官衡州府知府时所修,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为"潦草漏略,殊无义例,盖书帕本也。"万历中,李安仁官衡州府知府时"因周诏旧志重修,分上下部。上部纪地理、室宇、人物、名宦,下部艺文,采据较诏志为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很可能还有土司志、卫所志之类型,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元代建立起来的土司制度,土司以宣慰使司为最大,下辖安抚使司、长官司、土州和土舍等。在今湖南"苗蛮"地区,有永顺军民宣慰使司、桑植宣慰使司、柿溪宣抚司及上下峒长官司,在这些地区,按明朝政府要求,似应修过都司志、卫所志等,惜未见历史记载。明代湖南地方志,主要入藏在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宁波天一阁,还有日本、美国一些图书收藏单位。有《湖南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附"本馆藏未入藏的湖南地方志目录")可资检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共产党90年大会召开 胡锦涛重要讲话(全文)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黑客”、埃及冲突等答问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