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编地方志工作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各地相继恢复编修地方志工作,从80年代开始,全面掀起了修志高潮,盛世修志,志载盛世。1978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重建省志编纂委员会,次年8月新的省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万达任主任,周里、董志文、尚子锦、谢华、王驰任副主任,委员60人,后有所增减。办公室设在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后改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恢复修志工作。1983年5月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改名为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省社会科学院代管。修志工作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要由本地区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众手成志。省地方志编委会挂靠在省委宣传部或省社科院,很多困难和问题都难以解决,必须由各级政府主持才会使修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志书即"官书",是存史、资治、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有特殊文化学术价值的地情书,是各级政府为官之"政"。因鉴于此,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33号文件,强调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本地区修志工作的领导。同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单列为省直正厅级事业单位,1986年1月独立办公,下设办公室、省志编纂处、市县志工作处、湖南年鉴编辑部(后改名湖南年鉴社)。同时调整了省地方志编委会领导成员,刘正任主任委员,专职副主任委员吴若虚。同年2月,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6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湘办发[1986]21号文件颁发了《批转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下发,促使市、县级各级政府和省直各机关单位加强了对修志工作的领导,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修志格局,此后,修志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地开展起来。14个地、州、市、103个县(市、区)先后建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承担省志编纂任务的102个部、委、办、厅、局亦相继建立了省志编写组。在推动全省范围内三级修志的关键时期,吴若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波助澜,运筹帷幄,率先垂范,赢得了湖南省方志界的广泛认同和尊重。1991年以后,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组成人员又作过若干次调整,王克英、周伯华先后任主任委员,禹舜、胥亚、蔡四桂等先后任专职副主任委员,主持日常工作。1996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努力实现国务院提出的2000年全国圆满完成本届修志任务的目标,以湘政办函[1996]131号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落实修志经费和稳定修志机构"、"搞好地情资料的收集和系统研究"。同年11月,省人民政府为贯彻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在长沙召开了全省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推进了全省修志工作向纵深发展。1999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湘办发[1999]93号文件发出《关于续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通知》,确定续志的下限到2000年,要求在2005年前后完成任务。
1986年以来,全省有近万人参加了修志工作,其中不少是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他们不慕名利,甘于淡泊,怀着对乡土的挚爱,对历史和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地方志事业的执着和专注,艰辛而又清苦地工作着,或爬山涉水,调查访问;或对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进行爬梳整理,绝亲朋之交,忘家室之业,为地方修志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的精神是值得钦佩和尊敬的,他们的精神将和地方志永存。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逾亿元,保证了一部部志书编纂出版。历经20年的修志工作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硕果累累。截至2000年12月,全省已正式出版省志分志70多部(见附表一:"湖南省志一览表"),占计划出版数的近百分之九十。省地方志编委会直接组织编纂的专志4部,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出版社)于1996年5月出版了《南岳志》(谭岳生主编)、1997年10月出版了《岳阳楼志》(何培金主编)、1998年6月出版了《武陵源风景志》(廖振旅等主编),只有《洞庭湖志》尚未出版。有些专志是自发编纂的,如高中晓主编的《五雷山志》,湖南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五雷山位于慈利县东部,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地、州、市、县(市、区)志,已基本出齐(见附表二:"湖南省地、市、县志一览表")。各地、州、市、县还正式或内部出版了几千部分志,仅省交通系统编纂出版省、地(州、市)、县三级配套、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湖南交通志丛书》72卷、1264万字。桃源县地方志编委会在"总志"出版之前,正式出版了49部分志。省地方志编委会编辑出版了《湖南地方志》杂志(原名《湖南地方志通讯》);《湖南省情系列丛书》,该"丛书"是省、地(市)、县(市)三级志书的浓缩和补充,具有精炼、简洁、携带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湖南乡镇简志》,分上、中、下三卷,按地、市收录所属县市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当于乡镇的农、林、渔、牧场,每个条目1000字左右,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建制沿革、人口、耕地、经济综述、名优特产、教育、文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