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一个都不能少
2015-12-29 09:06:00
 原标题: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刘盾 特约通讯员 杨炎林 袁蕴华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工作就是惠州人。”兼容并蓄的惠州,对外来务工子女张开怀抱。该市将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招生计划。2014年,全市27.8万名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入学,60%就读于公办学校。

  在惠州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中,特殊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贫困家庭孩子“一个都不少”。该市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机制,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一因贫失学。2011年至2014年,全市共资助各类学生约7.8万人次,金额约3.24亿元。

  市财政每年投入近7100万元,实施城镇贫困家庭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计划”、学前教育幼儿补助等。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每月补贴伙食交通费400元至600元。

  惠州把资金等大量资源投入到薄弱校。市内优质校在理念、师资、教研、设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帮扶薄弱校,在管理、教研、考核上与薄弱校联动发展。惠州市乡镇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农村教学点实现教育装备、师资培训和结对帮扶3个100%。

  薄弱校受益于教育现代化这股“春风”。原来,平山中学被惠东人列为教学质量差的高中,很多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现在,学校设备设施、教学理念“鸟枪换炮”,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伸出来。”宏基小学附属幼儿园舞蹈室里传出欢快的歌声,两名教师一边用摇铃伴奏,一边带着中班的学生边唱歌边跳舞。

  这所位于广东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的乡村幼儿园,拥有钢琴、塑胶跑道等,在2011年就被评为惠州市一级幼儿园。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共享现代化的惠州教育。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