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是数百万名出国留学人员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或科研人员构成。其中,对大多数一线教师个人来说,出国访学毕竟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特别是,出国访学如何才能不负个人、学校、政府的期待,取得应有的访学效益呢?
出国前:结合个体需要,做好出国规划
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出国规划是使访学活动取得预期效益的第一步。因此,首先要做好访学时机的规划,使访学活动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学校来说,派遣教师出国访学是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但是作为教师本人,选择恰当的时机实现出国访学很重要。
笔者的建议是,一定要把访学与自己的研究内容、教学活动和提升目标融为一体,实现有效的相互支撑。在取得2011年博士入学资格后,笔者申请了次年的出国访学资助。对研究日本社会问题的我来说,到日本考察、搜集资料是必不可缺的学习步骤,这次访学资助自然帮助笔者完成了攻读博士学位过程的重要一环。笔者在日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个体访谈、社会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有明确的访学目的,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对访学目的校、协作研究部门、合作研究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和选择。例如,访学目的校应该具备我们开展相关学术活动的研究条件、研究力量、研究资料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协作研究部门的研究领域应该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契合,合作研究人员应该了解自己的访学需求、希望实现的目标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必要的研究帮助。笔者正是充分调查,并与对方进行多次沟通之后,最终选定能够为客座研究员提供研究室、研究资料(每人每次可借书200本,期限每次可至200天)和合作研究人员的立命馆大学作为访学单位。
出国中:利用地利之便,丰富访学内容
出国访学,要充分利用该便利,丰富访学内容,充实自己的访学生活。
首先,利用访学机会参加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信息,获得与本领域一流学者交流的机会,并就自己的研究思路与他们切磋,确保自己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的先进性。在日本这一年,我坚持每周一次到京都大学参加社会学的小型研讨会,并参加了立命馆大学、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等学校举行的与中日关系、历史研究、留学问题研究等相关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也被笔者及时整理成论文发回国内,陆续获得发表。
其次,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创造机会开展与目的地国各类人员的交流,积极进行社会、文化调查和资料搜集,并留心保留各类文字与照片资料,为回国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素材。例如,在日本期间,笔者参加了多次“熊取日中友好协会”的活动,并就当时的研究课题(日本社会的对华认识研究)在熊取县立图书馆做了专题报告,该活动及报告内容的介绍也被登载到熊取县的报纸上。在京都期间,笔者应邀到日本京都市立嵯峨野小学做了6次介绍中国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及发展变化的讲座,解答该校小学生和教师提出的与中国相关的话题,宣传和平、友好、发展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