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A股市场分裂 新牛市能否起步

2013-07-06 10:07:39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今年3月份之后,创业板与主板市场走势开始出现明显反差,而6月下旬呈现量变到质变。一边是蓝筹股集中的上证50或更大范围的上证指数,低估值、低涨幅;一边是成长股集中的创业板,高估值、高涨幅。
 

  编者按:一边是牛市,一边是熊市,A股市场分裂成不同的部分。

  今年3月份之后,创业板与主板市场走势开始出现明显反差,而6月下旬呈现量变到质变。其间,上证指数跌破1949点,创下调整以来新低1849点;创业板指数也一度调整,但很快就企稳回升,本周还创出本轮反弹的新高。2010年12月创下的历史高点似乎也将面临挑战。

  一边是牛市,一边是熊市,A股市场分裂成不同的部分。

  一边是蓝筹股集中的上证50或更大范围的上证指数,低估值、低涨幅;一边是成长股集中的创业板,高估值、高涨幅。今年以来,创业板累计涨幅为48%,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1.5%。

  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A股涨幅前30名个股中六成是中小板、创业板股票;跌幅前30名中只有不到三成是中小板、创业板个股。

  今年以来,创业板与主板的反差,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月下旬,上证指数跌破1949点,创下调整以来新低1849点;创业板指数也一度调整,但很快就企稳回升,并创出本轮反弹新高。

  以往我们说结构化行情,不会想到创业板的创新高与蓝筹股的创新低共存。抛开大盘炒个股是常见的市场思维,但在大盘创新低时,另一个指数持续走强,却是相当罕见。以往惯例是,大盘创新低时前期涨幅大的个股即使不补跌也要陷入短线调整,这叫“大河无水小河干”。显然,以往的A股市场逻辑范畴被彻底颠覆了。

  创业板掀新造神运动

  这已经不再是以往的A股市场,一个侧面写照是,去年7月初上证指数在2100点附近,与当下的2000点差别不大,但部分成长股已经实现股价翻番,不少传统周期股则跌幅较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收盘,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为48倍,是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12.4倍的近4倍,这是创业板估值溢价的高峰。

  高估值的背后,一个市场疑问是,创业板需不需要业绩支撑。和历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创业板净利润增幅创出历史最低值,且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未能改善。半年报披露期即将到来,目前已经发布半年报预告的创业板个股业绩预增数量接近一半,这个比例与其惊人的涨幅并不匹配。

  创业板的造神运动没有结束,实际上,新一轮造神运动可能刚开始。这是牛市的强者恒强特征。

  近期中金公司发布策略报告重新诠释创业板。中金公司将成长股分为技术创新型和需求升级型,技术创新型成长股的价值全部体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中,因此传统估值体系失效;技术创新型成长股在萌芽和扩张阶段,最有意义的财务指标是营收增速;需求升级型成长股可以用市盈率等估值来衡量,但相对大盘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实际上不止中金公司一家,还有很多研究机构正在“重新发现”创业板,整个氛围和去年相比都有了很大不同。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上轮大牛市中的类似情形。当各种研究办法无法解释股价的上涨及诠释后市的上涨空间时,价值重估等各种研究方法开始流行。这种研究方法本身没有错,但却造成无法判断市场的持续超买将于何时结束。

  当市盈率无法解释时,机构开始为成长股的市梦率做注解,这是新牛市的继续,还是不容乐观的信号?

  A股新牛市能否起步

  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存在巨大的牛熊反差,但是,创业板毕竟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较小。A股怎样进入大牛市?以往的思路是,寄望于金融地产等传统蓝筹股大涨——即风格转换。

  有没有新的思路?或许还有另一条路,即类似创业板风格的新兴产业、受益经济转型的各类产业成为A股的主角。在目前创业板成长故事被反复挖掘、市场严重超买的格局下,即便是创业板本身,如要继续牛市之路,也需新思路。

  下半年新股发行将重新开闸,这被市场视为重大利空——在股市资金面偏紧的局面下,增加新的供给,将稀释资金的需求。从市场博弈角度看,这种担忧很有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新股质量得到全面改观,代表新经济、新产业的新股大量上市,使A股很多盈利低、前景黯淡的公司占比下降,对A股市场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一段时间以来,在牛股或者说活跃股方面,A股追随美股的痕迹很重,从3D打印到4D打印、从页岩气到特斯拉、从苹果到大数据……有很多故事是被强加到一些个股身上的。那么,更多代表新经济、新产业的公司上市,则会为A股带来更大的价值。

  以往投资者总是寄望于以价值投资来穿越牛熊,现在则变为以成长股穿越牛熊。后者与前者其实都是伪命题,能够真正穿越牛熊的都是凤毛麟角,且不可复制的品种。成长股穿越牛熊的故事并不好讲,有些行业目前看非常朝阳,但两三年后行业收益率可能直线向下,最典型的当属光伏产业。这是盈利高、门槛不高的行业。有盈利高、门槛高的行业,比如一些高科技产业、新消费行业,则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公司刚刚还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突然就被时代抛在后面,甚至整个行业都成弃儿了,比如电纸书。

  所以,经济转型、朝阳产业等乐观预期是支撑创业板牛市的基础,但故事持续讲下去并不容易。美国科技股成功的背后,是不断地大浪淘沙。如果新股大量发行与垃圾股大量退市同时进行,A股或能找到新牛市的基础。证券时报记者 罗峰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