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迎来三大重磅利好 9概念股蓄势待发

2013-07-01 09:30:24 来源:证券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提要]  据透露,工信部新一轮稀土整顿力度空前,环保部、海关、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多部委将进行多轮清查。风险提示:受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属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行业收到较大冲击。

  据透露,工信部新一轮稀土整顿力度空前,环保部、海关、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多部委将进行多轮清查。根据讨论的方案,工信部将组建稀土大集团方案作为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即将以现有涉及稀土业务的重点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按照市场规则组建。并且国家还将严厉打击黑色产业链条带来的行业乱象,稳定稀土行业价格。

  稀土业新轮整顿酝酿中 或将迎来新秩序

  目前,从进度上看,已初步确定形成由包钢稀土(600111)、广晟有色(600259)、中铝集团、五矿集团和赣州稀土集团5家龙头企业为首的行业整合。对于此次组建,工信部最终目的是将全国稀土企业整合组建为2~3家大型企业。届时,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理力度将更为集中,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出口配额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改善,促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中投顾问:稀土出口同比大涨 背后是供需端的双重刺激

  今年,尽管价格仍疲软,但是中国稀土贸易呈现反弹轨迹,自2月份以来每个月的出口量都在逐渐上扬。根据中国海关本周提供的数据,4月份,中国稀土出口量为2196吨,同比增长六倍多,较3月份的出口量增长28%。使用政府数据的中国海关统计咨询服务中心指出,今年前四个月内,中国稀土出口量为6112吨。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表示,在上游供应商去库存要求和下游需求回暖的双重刺激下,导致了一季度我国稀土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不过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出口增长并未给我国稀土企业盈利状况带来同等的利好。

  2010年疯狂上涨的稀土价格一方面促使了大量企业转向研发稀土替代技术,另一方面则引发了贸易商和企业的囤货行为。2011年8月后的持续下跌让贸易商损失惨重,但同时也加强了其惜售意愿。另外,由于需求萎缩、出口不振,每年的开采指标都大于市场需求,而由于廉价的稀土开采成本,企业大都满额完成开采指标甚至超额完成。另外,阶段性反复的稀土私挖盗采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愈发严重,并且由于在生产到出口整个供应链上都不出票,低廉的生产成本将正当渠道中的稀土挤出了市场,共同导致稀土库存逐渐走高。

  尽管大型稀土集团多次采取收储等手段以期控制市场供给,但前期企业的疯狂囤货以及后续替代技术的发展,导致稀土价格依旧是渐行渐低,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下跌约20个月,远大于以前下降周期。而随着其它国家稀土项目的逐步投产,未来全球稀土供应将更趋宽松,仅澳大利亚莱纳斯和美国芒廷帕斯两个矿山项目便可以满足当前除中国外的稀土需求。并且,在稀土需求大国日本接连放出发现天量稀土、与印度稀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丰田将稀土提取技术应用到电动车领域这一连串消息之后,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已经有所下降。

  因此,在去库存速度缓慢、替代技术发展以及国外稀土项目竞争的背景下,稀土价格或将继续走低。而正是基于此种预期,导致我国稀土企业出口意愿的增强。相比于大型稀土集团,在上涨周期中囤货的贸易商资金链要脆弱许多,在价格持续20个月的走低行情下,其抛售意愿正在加强。从前4个月内蒙古稀土出口组成来看,私有企业出口同比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国有企业。

  从需求端方面来看,在安倍经济学的疯狂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下,日元大幅贬值。对于稀土需求来说,一方面是前期囤积的稀土原料已经消耗殆尽,进入补库存阶段;另一方面日元贬值带来的避险情绪增加也刺激其采取其它的货币替代方式,处于低位的稀土无疑对相关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外,在全球经济回暖的预期下,尤其是美国房市回暖,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缩减QE规模的预期,从而提振了市场信心。这对于原本陷入债务危机中的欧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企业开工率有所提高,这从欧盟今年以来PMI指数走势可以看出。

  因此,一方面是供给端中国稀土企业基于去库存需求以及价格下跌预期带来的出口意愿增强;另一方面是需求端补库存和提升开工率的需要,双重刺激下导致一季度我国稀土出口同比大涨。

 1/1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