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首页 >> 观点评论
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图)
艺术报 2015-06-29

编者按 [该文的主旨无疑是正确的,但其中有些趋时媚时的观点,还有所谓“艺术转型”的提法编者颇不认同,“艺术转型”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操作性、制作性或偶然性,并非是艺术规律的自然呈现,忽视了艺术家对艺术长期追求后其艺术升华的必然性。]

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图)

                         赖少奇作品

一、课题的起因

以上个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文化的快车道,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我们自己的传统逐渐缺失,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精神逐步弱化,以至于今天形成了文化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局面,民族文化与艺术面临严峻危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迫在眉睫。

那么,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我们到底该复兴什么?怎样实现复兴?

中华文化复兴,人人有责。很多机构与有识之士都在为这一目标思考、努力。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对中华文化复兴问题进行了多年调查、思考与研究。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提出了新的路径、思路与理念。

课题组认为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整合现在新的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建构一个新的强大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用她来实现中国的文化复兴。

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图)

为什么要提出“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儒道释是传统文化的三大核心,课题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厦的主体架构是由儒道释构成的,是以此为主导的多样性发展状态,可谓多元有序,根繁叶茂,有血有肉,有精神,有灵魂,形成了完整的强大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正是儒道释构成了传统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而今这个传统主体架构正在被弱化,甚至具有塌陷的危险。另外,仅靠传统的儒道释也不能完全适应当下与未来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了,中国需要建构一个能够适合新的社会形态,能够引领中华文化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能够为建构世界文化新秩序起到重要作用的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建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探索积累经验,所以我们就以美术领域为试验田,从探索建构“中华民族主体艺术”起步。如果在这个领域有了很好的成效,那么把经验推广至文化的其它领域,就可能建构起整体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在此背景之下,课题组展开了相关工作。三年多来,课题组先后发表了数万字的课题研究文章,得到了众多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大家、社会知名人士和文化官员的认可与亲笔题词支持。

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图)

二、《“多元”环境下的“强元”》理念介绍

在美术领域推动建构“中华民族主体艺术”,这需要一个抓手,也就是需要有一个统领的理念引导开展工作,于是我们提出了《“多元”环境下的“强元”》理念。

这里所谓的“强元”,就是在当下文化、美术“多元”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把中国画视为美术“多元”中的一元,而这一元显得很式微,我们要使得这一元强大、强盛,成为最强的一元,所以简称“强元”。“元”也是根本,强“元”就是在强根固本。我们也因此把课题命名为“中国画‘强元’课题”。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建设中国画“强元”,是在尊重多元,包容多元的前提下展开的,而不是要搞狭隘的一元。我们希望民族艺术这一元,成为“多元”中的“强元”。

三、课题重点关注的问题:

要实现中国画“强元”,需要探索解决很多问题,今天主要谈一下以下5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当代中国是否具备诞生中国画大师的条件问题

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出不了大师,原因是不具备出大师的条件,这方面我们课题组认为应该分成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具备出大师的历史条件”,主要理由是由以下4个大的方面决定的:

第一个方面: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正在由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向以工业和信息为主的现代文明转型,这是几千年才一遇的。

第二个方面:文化转型

随着社会大转型,中华传统文化已经不能完全适合于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我们课题组提出的思路是建构一个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开创中华文明发展新格局。

至于转成一个什么样的主体文化,课题组曾撰文发表提出:这应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性,迈上了中国文脉更高台阶的新文化。她既要适合于当下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更是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优秀民族与文化的世界强国之所需,也是世界文明与智慧累积至今一种新的突破与超越升华。她将会为世界贡献一种高层次的“和谐文化”、新的价值观,为构建世界新的文明秩序做出贡献。其历史意义或许正如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体《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曾预测的:中国文化将在未来世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亦如汤因比曾乐观地强调的:人类未来和平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主轴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

第三个方面:中西方文化艺术空前的大交流、大交融、大碰撞

中国历史上每一波文化的高峰,基本上都是由地区与地区之间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融合产生的,比如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奠定了汉代的文化隆盛。而今除了地区与地区之间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之外,还是中西方文化历史空前的大交流、大交融、大碰撞。这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是要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还是复兴崛起?这方面,以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等特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乐观地畅想一下。

第四个方面:中国崛起与文化盛世的到来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使我们有了正视、强调本民族文化的底气,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文化复兴,退一步讲也能迎来一波文化盛世。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开始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这为中华文化复兴创造了新的良好环境。

以上四个方面恰巧交叠在了这一段历史时期,注定这是一个波澜壮阔、天翻地覆、乾旋坤转的大变革时代。这对每一个人从精神、思想、行为、心理上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此状况之下,我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这要求中国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中国画转型从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开始,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都是转型的代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们国家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西方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中西方文化艺术激烈交锋。画家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思想高度解放,艺术任性发挥,中国画转型因此进入了新的高峰期。中国画的转型成功需要一大批艺术家的推动来实现,你能说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不具备出大师的历史条件吗?我们课题组认为当代中国画发展具备出大师的历史条件,而在现实中出现了一些乱象丛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改善现实条件来呼应历史条件。

第二个问题:“中华民族主体艺术”建构问题

我们课题组认为中国画的复兴应该成为引发中华文化复兴的先驱,中国画应该成为“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这个课题与工程把推动建构“中华民族主体艺术”作为重要工作事项。

第三个问题:中国画大家新评判标准的建设问题

当前,美术评判标准非常混乱,很多人喜欢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画,这经常是驴唇不对马嘴。还有很多人习惯用传统标准来评判当代中国画,这显然已经有些过时。建立新的评判标准已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紧迫任务。

我们中国画“强元”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尝试提出中国画大家的新评判标准,我们认为这个标准的建立需要站在美术历史的峰峦之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要尊重艺术发展规律,还要考虑“中华民族主体艺术”建构需要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综合这几个大的方面,建立一个基于自己文化理论体系中的美术评判标准。

对此,我们不妨把历史阶段拉长一些,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国画正在由自元明清以来七八百年的文人画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上个世纪前半页,是一个起步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不妨回顾一下,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蒋兆和、潘天寿、吴昌硕等我们现在公认的一批国画大师,正是因为他们为中国画转型做出贡献才被称为大师的。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起的60年看做一个阶段,再向后推100年,那时的人们回头看这60年,就应该认为谁为中国画成功实现转型,为人类文化艺术发展进步做出贡献,那么谁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画大师。这就是我们要用后人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应该有的评判标准,亦如我们用现在的眼光看上个世纪前半页谁是中国画大师是同样的道理。

在此标准之下,审视中国美术界,就能够避开浮躁与乱象,能够跳出海内外众多人士对中国画发展现状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也能够辨别出那些对中国画发展有意或无意的误导。那么,这是否可以作为甄别、评判当代真正的中国画艺术大家的方向性标准呢?

第四个问题:中国画学术精英群体的建设问题

在当下浮躁、乱象丛生的中国美术界,要扭转局面单个画家的力量都是相对薄弱的。如果我们按照上面提出的评判标准,筛选出一批画家,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然后以国家之力推举这个群体,那么就会在当下美术界混沌的状态之下,形成一股清流,成为引领中国美术健康发展的新的导向性力量。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倡导和致力于建设一个中国画画家学术精英群体的原因。

第五个问题:中国美术话语权问题

对于中国美术领域而言,话语权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美术发展方向与民族艺术命运的大问题。我们需要改变话语权,话语权不能总被向西方鹦鹉学舌之人占据高枝,不能被西方意识形态有意或无意地掌控,不能任由不健康的市场与金钱左右,不能被欺世盗名的“大师”主导。

西方国家用资金及各种手段,在中国树立了一批符合他们价值观的艺术家标杆,这在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话语权,给我们造成了很多错误的认识,压制着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崛起。那么,为什么不树立一批我们自己的标杆呢?我们课题组推动建设的中国画学术精英群体,就是在探索树立一批民族艺术的标杆。我们正在做这样的标杆艺术家筛选工作,并将通过展览、论坛、宣传等措施,有计划地展开相关工作。

实际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程推动,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探索着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

编辑 张承肃

 

 

名家作品
更多>>

吴作人:西风不敌东风劲

赖少其:新安派的拓古开今者

简淡孤洁:陈子庄的艺术境界

刘知白: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另眼看悲鸿

独爱杨家猫--杨世忠作品

中国日报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揭牌

6月14日上午,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盛大举行《榴花诗社》、《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安徽省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安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六家联合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当艺术创作变成艺术生产

优秀作品的创作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像生产一般产品那样,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只有潜心创作,才有可能创作出好作品。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