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的六月,在蒙蒙细雨之际,我们来到张兆玉先生的书斋——望湖城桂香居丹桂苑,拜访了著名书法家张兆玉先生。
初见张兆玉先生,只见他笑容可掬,一口有点让我听得不是太懂的淮北音,向张老说明来意后,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每人泡上一杯清茶。
步入书斋,给人一种古色古香之感,红木博古架上摆放着各朝各代的青铜瓷器,书柜里井然有序的排满了各种书籍,迎面墙上的一幅张老在癸巳年大寒所写的一幅行草——唐寅的《桃花庵诗》更是吸引了我,张老见我们看的起劲,也很有兴致的解读了该诗的精美之处。而他所用豪放洒脱,恣肆开张,大气磅礴的行草更是将其表达的淋漓尽致。观看张老其他书体,诸如楷、行、草、隶、篆书等,皆充满阳刚之气,一如其人。
张老生于淮河之滨的农村,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起书法,张老告诉我们,从小他就喜欢书法,这一辈子他也只爱做这一件事,在他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书法可以让人修身养性,学习书法临帖可以说是终生补钙,古语有言:“任凭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的将大量的时间用来练字临帖,以颜真卿筑基,孜孜以求,在得颜书精要后,不断进取,融汇百家,博采众长。
可以说,颜体的博厚宽重让他受用终生,颜真卿的忠义之节震撼着他的心灵艰辛生活的砥砺,他豪气、豁达、不趋利禄,不逐时尚,直言快语,心地如一泓清泉,朋友有什么困难和有求之事,他总会拔刀相助,倾其所能,富于激情,在他身上,你总会感到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
著名书法家张学群先生给他起雅号为“大湿”,大湿者,也是大师之谐音,亦有翰墨淋漓、笔墨酣畅之意。而观其书法作品,你会有一种视觉的冲击,甚至会产生一种心灵的震颤,换言之,大湿之书极富艺术感染力,细心观读,不难发现他的成功的窍奥之处在于笔法、结体以及章法的合理安排与运用,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接,除了要靠书法技巧的长期训练,更有赖于“字外功”的修养,他在具有了扎实的临摹基本功之后,能将范本有效的交差运用,并具有将自己的个性转换为笔墨语言的能力。
对于一个书家而言,越是有才情的书法家,其个性就越强烈;越是个性强烈的书法大家,其精神实质又越是接近传统,张老就是这样做的,他在深入对传统书法的时间和空间全面着力和吸取之后,形成了浑厚亦显真趣、狂放然不失圆润且有田园风味的书风,著名书法家张学群先生评价他的作品为“大手笔、大境界”,这也正是张老书法艺术的精髓之所在。
在访谈结束后,张老先生还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花园,我们看到在三分之宅、五分之院中,有水一池,有竹数竿,有花草灵石,有小鸟欢跳,足见张老雅兴十足。张老一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他,每日黎明即起,漉扫庭院,临碑法帖,在他看来,无须豪宅,无须车喧,足以容客,足以息肩,安分知足,外无求焉,也正如他在《自嘲》中这样写到“翰墨生涯,精神食粮。秃笔一枝,如痴如狂。汉魏晋唐,四十寒窗。厚积薄法,个性张扬。以书会友,情义至上。酒助笔兴,宠辱皆忘。”
张兆玉先生艺术简介:
张兆玉,1955年生,安徽五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兆玉先生书法源于唐颜真卿。行书从《祭侄稿》、《争座位》、《告身贴》入手,并从晋人、魏碑、王铎及康有为那里汲取营养,后又专《汝南王》、《泰山金刚经》及何绍基、黄宾虹、陆维钊诸家。1894年以来,作品先后入选中日、中韩、首届草书展、1987年临《祭侄稿》入展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得到了沈鹏先生的高度赞扬,并赠其书曰“不爱唐碑爱魏碑旁揉博採涉环奇。心为笔率先求正,书到生时是熟时。”2006年的八尺榜书对联“龙游东海 虎卧南山”被时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先生赞为“当代榜书高手”。其作品勒石于云南、河南、湖南、大庙等地碑林,为九华山题写“大雄宝殿”,入编《当代文艺家传集》、《世界华人名人录》等。
(文/吴小燕)
5日,“中国远征军纪念设施建设暨南侨机工爱国精神宣传弘扬书画作品展及义拍活动”在昆明市博物馆举行,活动对56幅两岸精品书画作品进行拍卖,筹集善款用于纪念中国远征军及宣传南侨机工爱国精神的公益活动。
这本画集内的作品不是温室里烘养出来的花草,是与自然为友的结果。真的,自然是子中的好友。他喜游,而且有对会看的眼。有些诗人,每到一处便作首诗。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