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黑龙江法院:"零距离"立案 "订制"式审理

2014-03-10 20:17:53      来源: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2014年3月10日19:00,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司法为民与司法公开”的网络访谈,邀请4名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中国网]各位嘉宾晚上好,中国网“木木木”请问张述元院长,习近平总书记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去年最高法院提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让群众打官司不再难。我们想知道,在这一点上,黑龙江法院是怎么做的?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述元]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非常好。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性质所在、宗旨所在;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价值追求。最高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周强院长带领下,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确定为全国法院的工作主线,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定为工作目标,提出了"四个让"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近年来,黑龙江法院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在解决人民群众诉讼难题上,主要是通过提高办案质量和队伍素质,让人民群众实现四个方面的感受,这就是: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改进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可亲;解决群众诉讼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改进办案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便利。

一是解决群众诉讼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黑龙江省从总体上看,地广人稀,交通不够便利,群众打官司交通成本较高。为减轻群众诉讼成本,去年,黑龙江省各级法院实施"零距离"立案方式,开通了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通道,当事人只需敲敲键盘、打个电话,都可预约登记立案;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提起的诉讼,切实执行诉讼收费"减缓免"制度;对涉军涉残、"三抚"等案件开通了"特、急、快"绿色诉讼通道。

2013年,全省法院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指定援助律师543人次,减缓免诉讼费1300多万元,落实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资金3500多万元。在案件审理上,我们还依据群众司法需求实行"订制"式审理,黑龙江有大农业、大林业、大石油等,农民群众、产业工人人数较多,他们劳动的时间随着生产任务的变化而常有变化。为此,我们坚持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或案件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了"社区法庭"、"地头法庭"、"集市法庭"、"楞场法庭"、"交通法庭"等,坚持巡回办案;还根据辖区群众的生产作息情况,采取"假日法庭"、"清晨法庭"、"夜间法庭"、"农闲法庭"等非固定时间办案方式,让当事人打官司不再犯难。

二是改进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亲切。群众来法院打官司,进了法院的门,最先接触的是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法院第一印象如何,诉讼服务中心"举足轻重"。黑龙江民风淳朴,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要求,诉讼服务中心,工作重心就是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

全省各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普遍设立诉讼咨询引导台、立案审查受理窗口、人民调解室以及收费窗口,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指引、人民调解、立案审查、费用缴纳、案件查询"一站式"诉讼服务。加强司法人性化关怀,在立案窗口设置针线包、小药箱、雨伞等便民物品;设置法律法规、案件办理进展情况自助查询系统;为书写有困难的当事人代书、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实施节假日立案法官值班制度,大多数人民法庭都安排了法官晚间值班,明示接待法官和接待电话,做到随时接待立案当事人。

在开展改进司法作风专项教育活动中,我们重点对"庸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等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网站上开通了"院长信箱",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司法信息;开设了老人、妇女、儿童、军人等特殊群体维权热线电话,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是简化办案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便利。简化办案程序,减轻群众诉讼累,切实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做到该简化的不繁杂,能快办的不拖延,我们在排除群讼障碍上着力,建立和完善了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依法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在基层法院推行"速裁庭"审判模式,对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适用简易程序;对应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也可适用简易程序审判;小额诉讼案件采取"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结案、就地执行"办案措施,加快办案节奏,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方便当事人诉讼。

四是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内强管理,外推公开,提升办案质效。一方面在法院内部坚决落实"四严"管理原则,敢于监督管理,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追究责任,坚持质效评估、绩效考评、排序通报、奖惩挂钩等行之有效的案件管理考评办法,在全省法院范围内对一些重点案件进行异地、匿名、交叉评查,对问题案件逐一通报整改,促进法官增强办案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公开审判流程各环节司法信息,建立完善庭审开庭、录音录像、视频直播等司法公开制度,依法能够公开的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在网络公布裁判文书,公开评估、拍卖信息。通过两手抓,努力以管得住的制度机制和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要说司法公开工作的阻力,从法院内部来看,司法公开工作要求很高,力度很强,我们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和科技保障也有提高和强化的过程。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何实现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与保护当事人隐私权存在平衡掌握的问题,需要社会积极配合和支持。也正如网友所建议的,深化司法公开需要国家推动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司法公开的范围、程序、保障等。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