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张春贤谈昆明暴恐案哽咽:曾自己在房里静静思考

2014-03-07 20:58:2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原题:张春贤的“十六分钟”与“四年”

从座位走到门口,不到10米的距离,张春贤整整走了16分钟。

让这位中共高官“步履维艰”原因似乎并不难猜测,从2010年主政新疆开始,每年3月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遇到全团开放日时,他都会遭遇媒体的“疯狂”围堵,只是6日这天,这段路看起来走得更为“漫长”。

当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涌入了130多名中外记者,有关新疆在未来如何抑制和防范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已无法绕开媒体的视线。

在这场大约两个半小时的开放日活动上,有六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政府工作报告发表意见和看法,留给媒体的时间不足30分钟。

与前几位代表略显“温和”的发言相比,轮到张春贤发言时,几十名摄影记者“高分贝”的相机马达声让这场备受关注的“开放日”回到了本来面目。

不过向张春贤提问的中国记者明显“手下留情”,只问到“新疆在2014年的工作总体部署,以及有关政务微博及政务信息化公开”的问题。

张春贤坦言,“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对西部地区给予特殊重视和支持,坚决打击恐怖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都很符合新疆实际。”

他同时回应称,今年自治区配合3年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意”活动,专门开通了“最后一公里”的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为群众发布有关政策和惠民措施,目前已经有2万多粉丝。“如果把干部下乡比喻为‘泥腿子’,那么开通微博微信等政务信息化平台,就像装上了‘飞毛腿’,期待这两种‘腿’能在一起擦出火花。”

然而真正等会议结束的那一刻,张春贤步出会场时,也就出现上述那一幕,100多名记者向他围过来,甚至有记者摔倒。

“是不是对恐怖分子严打造成的恐怖事件上升?”一位境外记者提出。

听清问题的张春贤走向记者的话筒,回应道,“(暴恐)不是说哪个地方‘打得多’、‘打得少’,它是必然要产生的,试想一下,新疆如果没有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没有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这么大的成效,不打就不发生了?不严打就不发生?正是因为现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才将暴恐限制在最低限度。”

在张春贤看来,暴恐活动与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有关系。现在境内外“三股势力”加速合流、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极力搞煽动破坏。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也为暴恐分子传播暴恐思想和技术提供了便利。

“现在新疆的暴恐,90%是‘翻墙’,根据网络上一些视频,不断形成暴恐,但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意识,不断学习先进方法,是可以把它压到最低限度的……”

据张春贤透露,在“3.01”云南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他自己心里感到非常难受。“我曾一个人在房子里,静静考虑这件事,究竟为什么这些人会丧尽天良?”

这位曾被香港媒体称之为内地“最开放官员”,说到此一度哽咽。

时隔15个小时后,7日上午,张春贤再一次走进新疆厅,参加新疆自治区代表团全体会议。

对于昨天中外媒体的“热情”,张春贤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感谢大家关注新疆,支持新疆。”

有外报曾这样评论:其实从张春贤接到中央调令主政新疆那一刻起,他就要应对西部边陲这一各种情况错综复杂的地区:一面要应付“三股势力”的种种破坏,一面要处理好“7.5”事件遗留下的种种矛盾,以及就业、南疆发展等系列难题,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将会遇到重重压力。

如今,四年过去,他从未向人们解释过,在新疆工作到底有多难。

或许,在外人的印象中,这位皮肤渐渐变得黝黑、说话声带着沙哑的中共高官,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宽厚的笑容。

记者注意到,2009年发生的“7·5”事件是新疆各族民众都不愿意回忆的,那时,百姓与百姓之间、百姓与政府之间曾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张春贤指出,“如何才能让冰冷的民心暖过来,改善政府形象,唯有大力发展民生。”

有人曾统计过,在张春贤履新之后的一年,新疆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项惠民政策出台,全区各族民众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四年间,他几乎走遍了新疆每一个角落,所到之处,留给当地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化”,而他告诉当地官员,新疆的发展只有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

然而,伴随着新疆这些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恐怖势力、分裂组织却不肯轻易罢休。

“这确实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现在加一句,也不是哪个地区的问题。”张春贤说,“新疆现在是反恐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又是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

张春贤说,面对“三期”叠加的形势,要把着力点、着眼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他曾告诉新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大家要理直气壮向外界传播新疆的正能量,要让全国人民对我们有信心。”

张春贤说,“有人问我,现在去新疆还安全吗?我告诉他们,是安全的,放心去吧。欢迎大家去新疆旅游,还得加上‘热烈’两个字。”(中新社记者张子扬)

分享到6.79K
编辑: 刁云娇 标签: 张春贤 四年 开放日 十六分钟 小气候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