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代表委员热议增加贫困生入高校人数

2014-03-07 16:44:58      来源: 新华网

“寒门出贵子”,需要教育公平更需要社会公平

——代表委员热议增加贫困生入高校人数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郝亚琳、胡浩、杨依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家子弟看到了希望。

让名校大门向寒门学子敞得更开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区域间、地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多位代表委员建议,要从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入手,最终依托社会公平,才能让“寒门”走出更多的“贵子”。

政策倾斜,是照顾还是压力?

“总理报告中的这个数字令人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邢永明说,“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村孩子从起点上就输给了城里孩子,这个政策能让落后地区更多的人才走出去。”

我国城乡间、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孩子入学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及城郊的孩子。近年来,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学习,但重点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里的农村生源却越来越少。有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来,北大的农村学生占比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农村生源也已不足二成。

“能有更多机会上重点大学当然好了。多一个机会就多一条出路,村里的发展也就多一条渠道。”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党支部书记桂千金说。

但与此同时,也有高校校长们担心,如果仅因贫困就给予这样的政策倾斜,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未必是一种照顾。

“10%不是寒门学子的‘通关符’。由于基础教育较为薄弱,通过政策倾斜进入名校的孩子们入学后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理工类专业尤其明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说。

他表示,很欣赏贫困地区学子们的刻苦努力,但基础教育阶段的差距并非仅靠刻苦和努力就能在短期内追上,他担忧无法适应学业要求的孩子们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原本想照顾他们的政策初衷有了负面结果”。

还有人担心倾斜政策定向招收的贫困地区学生难以做到定向分配。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再仰仗国家分配,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定向生不愿回到贫困地区工作,难以起到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却不这样认为:“虽然这些孩子高考分数没有城里孩子高,那是他们的教育条件决定的,潜力不见得差。他们的勤奋和努力程度不亚于城里孩子,甚至更努力。”李一飞还认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孩子一旦能走出去,即使不回去工作,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也是有一定积极影响力的。

寒门出贵子,靠的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

胡凌云表示,重点大学应该择优录取,招生指标不能集中在大城市,但不应该减低录取难度,出身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这也不是教育公平。

他认为,高等教育包括针对小部分人的精英教育和针对更多人群的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应该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而不是具有分类特征的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是要把基础教育搞好。

“所谓‘寒门出贵子’,什么叫‘贵子’?教育是成才的最短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不要把高等教育绝对化,认为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完了。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在每个位置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胡凌云说。

他建议,这种政策扶持可以不用非得局限于重点高校,而是涵盖所有高等院校,一些职业院校、农业院校可能更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学有所成后反哺家乡。

葛剑雄也认为,要实现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可及性的公平,关键在于此前的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环节,而不是高校招生环节。

李一飞对这样的观点却并不认同:“如果只是普通高校、高职、大专,农村孩子现在的入学率并不低,现在的问题不是上不上学的问题,而是上好学的问题。”

“现在是个重学历的社会。尽管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但学历就是进入很多好单位的门槛。重点大学的就业率相对还是高一些。”李一飞说。

寒门学子需要的,是教育公平还是社会公平?

李一飞痛感现在的不公平其实不仅仅是上学的不公平,还有就业的不公平。国家不包分配后,农村的孩子读书后就不了业的太多,即使就业好些也未必能找到好的职业,有的甚至大学毕业去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个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我们保障了孩子们上学的机会公平,还要保障他们上学、就业的过程公平,这些都直接影响贫困地区孩子的命运。”李一飞说。

葛剑雄也赞同“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基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加以综合解决。

邢永明就提出,让寒门学子更多进入名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保证过程的公开、透明,坚决防止造假。“不乏有些人会在这上面动脑筋,这样会把好事办成坏事,造成更大的不公。”(参与采写记者张丽娜、倪元锦)

分享到6.79K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