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谁是权力笼子的守护人

2013-03-16 09:21:46      来源: 人民日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今年媒体的两会报道中,代表委员引用颇多的高频句。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大至今,这也成了中国反腐的关键句。

这两句话,既彰显了中国反腐的方向,亦表明了中国反腐的路径——法治。一位代表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他喜欢这两句话的原因,是“它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正是围绕法治,监察部网站的一篇文章将“权力之笼”的建造概括为三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强化广泛的民主监督。

立法是反腐制度化的第一要义。《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标题就是,“把政府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河南日报》的报道中,朱专兴委员总结了三个成语: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破釜沉舟,分别代表警示教育、制度建设和法律武器。这样的标本兼治,才是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在反腐立法上的推进。法国《欧洲时报》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反腐立法有了确切的时间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在9日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完善反腐败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今后5年立法重点。这场记者发布会的报道,《人民日报》也制作了这样的标题:“税收预算反腐败将成立法重点”。而《法制日报》则指出其中尚存的问题:有效堵住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是反腐败国家立法首当其冲要解决的课题。

与立法相较,权力制衡机制的设计和建立、广泛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形成,则更具挑战性。如果说前者是建造“权力之笼”,后者则是为了看住“权力之笼”,它变自我约束为他者监督,更需要拿出打破利益藩篱、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

《济南日报》在分析最高检报告提出的“新型腐败”一说时,指出“权力失衡是根源”,报道引述陈世强委员的话,关键在于“强化投诉、监督部门的实权”。《解放日报》上,杨建祥委员建议,“必须科学地配置权力”,把权力适当地分解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形成更合理的权力运行结构。

“用零敲碎打的措施约束权力,就好比堂吉诃德用长矛大战风车,远不足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王长江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抓到了问题要害。

对权力进行制约,怎样能避免相互扯皮、勾心斗角,使“权力之笼”不至于失效?关键在于,谁来看管“权力之笼”。《检察日报》的报道说,对权力的约束必须注重来自民众、社会、网络等方面的横向约束,只有“纵横捭阖”,才能真正织起遏制腐败之网。正如《中国纪检监察报》引述张学群代表所言,人民的监督权要落到实处,而非写在纸上,一定要提供有效的渠道,真正让百姓发声。

把权力关进笼子,需要让权利更加“扬眉吐气”。一如媒体评论所说,“把权力关进笼子”,就要把“权利放出笼子”,让权力养成对权利的敬畏。只有保障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权力之笼”才能密不透风,既打“老虎”,又打“苍蝇”。

分享到6.79K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权力制衡 笼子 权力之笼 守护人 苍蝇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