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许锡龙:破解农民贷款难 银行不能偷懒

2013-03-16 09:21:4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解决农民贷款难,不能只靠上浮利率,更不能指望提供抵押,银行要靠动脑筋创新,更要挺起腰板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锡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民获取贷款以改变生活是一种权利,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有责任提供服务。

全国两会上,农民贷款难被代表委员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正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真发即指责银行嫌贫爱富,对较为弱势的农村融资需求不冷不热。一位银行业的委员则辩解说,农民“两手空空怎么能从银行贷款呢”?

事实上,农民贷款难是一个老问题,背后牵涉的因素非常复杂。虽然农民的融资需求是真切的,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放不放款确实费思量。一方面,农业是基础产业,周期长,很多时候靠天吃饭,它的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农村的信用环境也较难程序化,管理费用较高,且非常容易发生违约,银行怎么算这买卖都不合适。

在国家一再要求支持三农的背景下,银监会提高了农村贷款坏账容忍度,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不过为了规避风险,银行纷纷采取了两个办法:要求抵押物和提高利率。即便如此,农村金融的发展仍是中国金融的短腿,农民贷款仍是个难题。

“银行这么做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认为如果只往这两个方向使劲,很难解决问题,而且将引发新问题,比如农民贷款贵。”许锡龙说,农村的宅基地和土地使用权不能被抵押,即使抵押了(有些地方在尝试)银行也很难处理。另外,中国农业银行曾做过测算,如果真要规避风险,农民贷款利率要上浮70%,“这谁能负担得起?更有违国家支农的情怀”。

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认为,应该完善农村的信用体系,降低贷款风险,从而让银行更有动力放款。他说,农户的资金需求规模较小,而银行又需掌握其信用、经营能力和未来收入状况才能做出放款决定,如果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就可以减少银行的后顾之忧了。

然而,在许锡龙看来,解决农民的融资问题,需要各方协力,尤其是银行应该做得更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他举例说,在农业产业链发育比较成熟、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可通过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发放农户贷款,实现农户贷款的批量作业,以此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

而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可否考虑由政府主导、财政出资,建立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帮助银行分担风险。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既要靠‘输血’,更要靠‘造血’,财政在支农资金中拿出一些钱来做这个事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他说,农民融资本质上既是金融问题,也是财政问题。

另外,他建议,金融机构可联合当地政府,运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并借助村镇干部地缘优势,协助金融机构入户调查、筛选推荐、管理和收回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减轻金融机构工作量,弥补金融机构网点、人力不足的问题,节省金融交易费用,从而降低风险和成本。”许锡龙说。

分享到6.79K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