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五大关键问题待解
唇枪舌剑、合纵连横,气候谈判的场面长期以来未有变化。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场面依然如故。
从2009年11月30日中国谈判代表团抵达哥本哈根算起,中国代表总共在谈判桌前苦战了21天,没有一场谈判是轻松的。在会议期间,当谈判工作组逐渐开始有条理地讨论工作组主席案文并取得进展时,一份由丹麦自行拟定的案文突然出来搅局。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因这份案文三次“拍案而起”。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斥责这种“空降案文”违背大会程序规则,脱离了公约和议定书工作组案文的合法基础。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该案文终被抛弃。
哥本哈根大会最后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它虽然不是法律性公约,但为今后的谈判打下了基础。但会议中的五大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是谈判的基础文件,二是减排目标,三是“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四是长期目标,五是资金问题。它们需要留给29日开始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去解决。
坎昆——并非句号
经历了去年哥本哈根会议的跌宕起伏,人们对坎昆气候大会寄予期望——各方拿出诚意,在一些分歧较小的问题上达成平衡的一揽子协议,对争议较大问题努力“相向而行”,尽可能缩小差距,为明年南非会议达成最终协议打下基础。
回顾20年来的漫长谈判历程,人们发现全球气候谈判虽从未一帆风顺,但总在坚定地前行。全球多数人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与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加深。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