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应召女郎首次详述贝卢斯科尼派对内幕|英国提前遭遇大雪侵袭 创25年来最低温度纪录|欧盟公布850亿欧元救助爱尔兰计划|
环球在线>专题>热点专题>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分析评论
回顾20年风雨兼程的气候谈判
2010-11-30 14:43:1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气候谈判始终超出人们想象般艰难。

如果把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的几年谈判算在内,气候谈判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可谓风雨兼程。

抚今追昔,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坎坷与希望交织。

里约——“播种任务”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体系遭破坏。在人类生存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刻,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此次会议有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规模空前。

此前一个月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全球减排谈判做出了安排,但会议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达成具体协议。这一会议完成了“播种任务”,而“获得好收成,还需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大会主席、时任巴西总统科洛尔如是说。

的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然而其留下的资金支持额度和技术转让等具体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发达国家普遍逃避和转嫁责任,成为气候谈判路途坎坷的重要原因。

京都——拉锯战

自1995年开始,气候谈判开始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这一谈判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激烈斗争。

比如,美国在京都会议事务级谈判阶段一直坚持在减排问题上维持现有规模的顽固态度。美方还先后派出两批议员来京都坐镇监督,不许本国谈判代表让步。美国代表甚至表示:“如果不规定发展中国家将来也承担减排义务,那就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的立场引起了与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

众所周知,全球变暖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为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在2000年之后加大减排温室气体的力度,京都会议特地将削减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中心议题予以审议。

但是,发达国家首先考虑的不是全球利益,而是自身利害关系,因此它们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都比较低。

经过轮番激烈的讨论,最后37个发达国家不得不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承担框架性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缺乏政治诚意,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展十分缓慢。比如在2001年刚开始其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巴厘——眼泪“挽救”大会

有鉴于《京都议定书》的经历,为保证各方在2009年就2012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年至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达成协议,人们将希望寄托于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以至于出现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管家”德布尔“泪洒路线图”的经典一幕。

在巴厘岛大会的最后一夜,经过数天的彻夜谈判后,一份《巴厘路线图》草案摆上了桌面。除了美国以外,所有国家都已同意签署。发展中国家代表猛烈抨击美国的立场,双方僵持不下,路线图面临“胎死腹中”的厄运。

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大会主持人德布尔突然泪流滂沱、泣不成声,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后,德布尔在助手的搀扶下走出了会场,背后留下一片掌声。一个小时后,当德布尔回到会场时,不知是眼泪的力量,还是众意难违,美国代表改变立场,同意在文件上签字。

《巴厘路线图》最终获得通过,并启动了当前的“双轨制”谈判,分别是《公约》下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谈判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谈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韩国整容一条街:真疯狂!
双眼皮和隆鼻手术算“化妆”,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一个民族能如韩国人这样热爱整容了! >> 详细

论坛
14个把人笑翻的广告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