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产业对接 创新驱动新引擎
2016-02-26 08:06:47
 

  产业对接 协同发展

  两年来,天津市共签约承接北京项目1218个,协议投资额2867.14亿元,在谈项目达2331个

  (截至2015年10月底)

  2015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1396.57亿元,占比34%,河北省企业在津投资342.72亿元,占比达8%

  工作重点

  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规划布局

  从全国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明确定位,理顺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优势产业集聚区。

  示范带动

  鼓励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鼓励和推动中关村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创新驱动

  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按照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两年来,三地在产业对接上收获颇丰。一座座产业合作园区拔地而起,自贸试验区、双创特区、“一带一路”……政策引导、创新驱动,激发了三地企业的“生长”活力,一体化的“枝丫”在三地间相互延伸,绽放出协同发展的“累累硕果”。天津市合作交流办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1396.57亿元,占比34%,河北省企业在津投资342.72亿元,占比达8%。

  推进京津冀产业对接,就是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区域优势互补,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融合。今年,北京、天津、河北将研究制定产业转移对接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意见,围绕集中构建“4+N”模式产业合作格局,即以曹妃甸产业园区、新机场临空区、张承生态区及滨海·中关村为重点对接区域,其余若干个平台共同承接的模式,加强承接载体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引导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集聚,形成1+1+1>3的效应。

  自贸红利搭建平台

  催生产业集聚发展

  去年底上线运行的“自贸通”是由天津、北京两地纺织集团投资5000万元联手打造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海关、商检、结汇、退税等外贸进出口全流程由线下搬到线上并实现所有单据电子化,为企业减少了以往繁琐的行政审批流程。

  刚刚入驻平台的河北省企业成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告诉记者:“‘自贸通’成立以后能给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国外市场,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我们,同时减少了很多行政手续和出口环节,例如,以前退税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走完货就能马上退税。”

  据测算,平台上线后能够为进出口企业提升20%的出口效率,降低40%的人力成本。不仅如此,平台独具的融资、担保功能更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

  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自贸通”平台上已经汇聚了包括京津冀企业在内的200多家外贸中小企业,未来平台还将积极拓展与海关、商检、金融、外汇管理等系统的深度合作,扶持更多中小企业全面走出去,天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表示,平台定位还是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争取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型、生产型企业。这个平台注册在自贸试验区,能够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便利化方面政策,把线下的外贸出口服务功能进行整合成为线上的升级版,争取三年内注册企业达到3000家,年出口额超过五亿美元。

  天津“洋货”

  走红京津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位于北京丰台区资和信商场负一层的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顾客盈门。

  “店员跟我说店内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余种商品,还都是百姓生活特别需要的,价格也与网购相差不多,让北京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到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市民顾女士笑着说。

  “我们的商品来自全球,涵盖了酒品、乳类、粮油、冰鲜肉类、海鲜、保健品、日用品、母婴用品等,全部为全球直采,减少了流通环节;同时,借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这里的商品不仅品质上乘,价格也格外亲民,大多比市场同类商品价格低20%至50%,普遍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天津东疆进口商品直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景介绍,“比如,一只三斤的进口帝王蟹售价298元,波士顿龙虾每斤售价78元,同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还为直营中心商品量身定做唯一身份证‘二维码标签’,提供溯源服务,保证商品的品质和可追溯。”

  截至目前,东疆保税港区已累计批复设立直营中心20余家,涉及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未来,东疆还将继续在天津津南、汉沽、生态城、蓟县,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承德,山东省德州,云南大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等地陆续开设进口商品直营中心,覆盖京津冀,辐射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构建环渤海湾的自由贸易带,将更多的消费体验带给当地消费者,形成具有东疆自贸试验区特色的网点布局,推动直营中心成为东疆乃至京津冀的品牌。

  园区是桥

  联通你我

  2014年8月24日,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了共同建设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5项战略合作协议,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了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要平台之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河北冀鑫杭萧钢构绿色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天津汇日保温一体板、鑫工农业机械、邯郸市京通新型保温材料热渣棉项目将在涉县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落地生根。商机因园区涌现,资源向园区流淌,物流、资金流向园区汇集,京津冀三地产业在此对接、汇集。

  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是津冀两省市协同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示范区的建设将拉动冀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并推动天铁公司向精品钢材、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向非钢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实现天铁绿色发展。并且为京津冀功能疏散、产业转移搭建了重要平台,给涉县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两年来 步稳蹄疾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包括中石化国家原油储备库、华泰汽车总部及汽车生产基地在内的一批京津冀重点项目先后在津落户,选址天津的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2300多名客服人员已经进驻,共承担天津、北京等13个省的95598服务业务。

  同时,天津相关部门不断推进功能承接平台建设,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与北京市、河北省相关政策有效对接,推进三地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国家和三地共同投资设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京津冀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截至去年10月底,天津市共签约承接北京项目1218个,协议投资额2867.14亿元,在谈项目达2331个。已签约项目中,包括鼎晖基金资产管理总部、中轨集团新能源功能总部等总部企业97个;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产业化基地等科研机构25个,淘乐思幼儿教育产业基地等教育机构11个;京津冀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11个;中国特检院南港技术中心等事业单位3个;中大诚信国际商业保理、中金富邦资产管理、瑞元投资管理中心、国美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89个;英飞尼迪创业投资、天津生物云计算产业园、金钟节能技术产业园、乐视超级生态城等产业投资项目982个。

  十三五 全面开花

  天津市合作交流班主任张建国介绍,“十三五”期间,天津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与京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着力抓好产业协同的率先突破,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完善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与京冀对口合作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商协会的跨区域联动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多层推进、协同互动的产业合作体系。

  共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强各类承接平台规划建设,明确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推进津京、津冀合作产业区、示范区、创新社区建设。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实现区域转化,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

  推动支持天津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产业政策的重要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北京市、河北省等周边地区布局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