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市政府51个部门和16个区政府“一把手”就迎来了一场“年度会考”——2015年度绩效考评述职述廉。按照要求,每个单位陈述时间限定十分钟,报告格式统一为“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创新举措及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三部分。“考生”们去套话、捞干货、抓重点,既讲成绩也讲不足,内容丰富凝练。
首善之区当有首善标准,北京的政府述职述廉模式前瞻性、创新性强,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从规格上看,市政府领导班子全程听取报告,一些成员还担任起了考官,重视程度高;从范围上看,市级行政机关全员在列,区政府也被纳入其中,覆盖对象广;从制度上看,考评标准不拘一格,按照部门工作特性“量身定制”,差异中体现更高层次的公平……两天下来,各个考评对象的成绩经验得以展示,问题短板将被持续追踪监督,并体现在下一年的考评中。如此动真碰硬,值得点赞。
相较于考评形式本身,其反映出的治理思路更为可贵。自我解剖、从谏如流,我们感受到的,是政府部门欢迎监督的诚意和你追我赶的劲头。政府部门工作到位与否,老百姓看得最清楚、最有评判权;实践中存在哪些掣肘,兄弟部门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基于此,今年的考官构成更加多元,不仅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普通群众、专家学者、媒体人士等。评判的科学性、成绩的含金量大大提升,对政府部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意义明显。而各位“一把手”既当考生又当考官,则让述职述廉从一次自身工作的梳理,丰富为一次交流学习。这样的治理思路创新,正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起势,会当中流击水,正需夺隘闯关,政府部门面临的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尤其需要这样的创新之举。着眼北京现阶段的发展任务,不论是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还是解决“大城市病”等突出矛盾,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老思路、老办法已经行不通。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制定更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更精准的节奏把握、更有力的流程控制,强调抓落实、讲实效的末端治理。一言蔽之,就是与时俱进,建立起剑指实际需求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督促政府部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和治理水平。
也要看到,绩效考评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比如,在有限的时间与统一的要求之下,如何更充分地展示考评对象的个性亮点?跨领域的兄弟部门之间互相打分,如何确保公正准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胆试、大胆闯,将这样的创新意识融入各项工作,有助于推动形成生机勃勃、全面开花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