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加入合作社跟着大学生种葡萄赚了钱,村里很多家都盖起了新房。”1月初的一个清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县晓阳村锣鼓喧天。村民谢庆炉笑着说,又有村民在搬新家啦。
谢庆炉刚刚搬进新盖的楼房,他是最早一批跟着大学生林恩辉种葡萄的村民。2008年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的林恩辉,在银行工作一年后,为圆自己的“田园梦”,毅然辞职,只身到晓阳村承包了100亩荒地,开始了每天跟树苗、泥巴打交道的创业历程。
2011年,正在林恩辉放飞创业梦想之时,50亩桃树因施药不当全部枯萎。她没有放弃,重新调整思路,研究高山晚熟葡萄的种植技术,并不断实验。市政府“雪中送炭”,及时协调金融部门帮她办理贷款,农业部门的专家也帮她出谋划策。
如今,林恩辉的农博园面积已扩大到300余亩,创办了农业合作社,带领100多户社员发展上千亩大棚晚熟葡萄,每亩利润超万元。村民无不佩服地喊她“致富能手”。
在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宁德,这个福建省最年轻的设区市,真重视,出实招,抓落实,引导扶持返乡高校毕业生勇立潮头、创业创新。目前宁德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共有1603人,创业项目1236个,带动就业1.1万人。多名像林恩辉一样的“致富领头雁”,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成长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
2016年伊始,人民网记者走进宁德走进乡村,探寻返乡大学生的创富故事和新年梦想。
省宁德市福安县晓阳村很多村民都在盖新楼房。赵艳红摄
党政重视,像关心子女一样关心大学生创业
“尽管2015年白茶行情不太好,我们公司的销售额还是有100万元左右。最近我打算给张市长打电话汇报这一年的发展情况和明年计划。”杜赢,福鼎赤溪人。2013年6月,他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因考研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萌发创业念头,用父亲给的十万块娶媳妇钱,开始了白茶生意。如今的杜赢,已是福建省福鼎市赤溪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我很庆幸赶上这个时代,虽然创业初期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困难重重,但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很支持,不仅给我提供贴息贷款,还免费给我做创业培训。”杜赢说自己不曾想到,从市领导到镇村干部,都对一个小茶企一路帮扶,光张市长就来过店里七八次,平日里还经常通电话。
杜赢口中的张市长——福鼎市副市长张小舟,是与宁德创业高校毕业生挂钩结对的121名市县两级党政领导之一。
2013年初,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在“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中敏锐地发现,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着资金筹措难、技术推广难、土地流转难、招收劳力难等难题,决定把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作为民生领域改革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以“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弱鸟先飞”的赶超意识,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光有政策还不够。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出“像关心自己子女就业一样关心大学生创业。”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扶持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长任组长,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121名市县两级党政领导、10家市重点民营企业和11个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分别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挂钩结对,同时在创业成功者与初创人员间搭建联系桥梁,深入开展“结对子”活动。
在赤溪村长安新街上,杜赢的门店“溪香源”格外打眼,店里“中国扶贫第一村大学生创业示范点”的牌匾黄底红字赫然在目。这个小茶店的门槛,被市县、乡镇领导干部踏了不知多少次。
“一点也没有架子,很亲切”、“厂里水电之类的小事也会上心帮忙”、“经常给我建议,出差的时候发现商机就给我打电话”、“带我们去省外的先进企业考察”……提起和自己挂钩结对的领导,几位创业大学生不无兴奋地说。
有了政策的指引和领导的带头示范,宁德各级各部门积极有为,通力协作,对创业过程涉及的工商注册、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场所提供、土地流转、指导服务等方面一路开绿灯,吹响了助力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