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我对限行的态度很分裂
2016-01-22 07:50:39
 

  合理的出行结构的建立,既涉及出行习惯、消费观念、公共环境意识,也涉及城市规划、交通组织,甚至社会运行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话题,只要一提起就会捅舆论马蜂窝,引发激烈争议。

  这个话题确实挺不好说,因为我的观点会让人看起来很分裂。从环保的角度看,机动车限行我当然同意,别说单双号,就是把车全限了,我都同意,因为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污染物构成复杂,对人影响直接,对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在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的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全世界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但从一个经常以机动车方式出行的交通参与者角度看,我又反对限行,因为太不方便了。我现在近距离出行都乘公交、地铁,远途、带些东西的出行总还是得开车,可出门前老得想着是不是限行,有时候着急办事又赶上限行,心里就很不舒服,甚至想骂娘。

  绿色出行是好,可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绿色出行是个绝对的概念,全社会都要有这种意识,并付诸行动。其次绿色出行是个比较的概念,与各种出行方式相比较,走路和骑车最绿色,自驾大排量车最不绿色。第三就是弹性工作、家庭办公、视频会议,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能网上解决问题就网上解决,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绿色出行有个结构问题,就是一个城市出行方式要有很好的结构——多少人走路、多少人坐公交、多少人开车,城市内部交通怎么办、城际之间怎么办。这个结构越合理,出行越方便。绿色出行必须解决诸多不便,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说了这么多,您会说“别废话了,你说怎么办!”这正是最纠结之处。因为合理的出行结构的建立,既涉及出行习惯、消费观念、公共环境意识,也涉及城市规划、交通组织,甚至社会运行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把话扯远一点儿。一个城市不是房子盖得越多越好,而是管理得越有效越好。别的城市不说,就说北京,大城市,首都,很有钱也很任性,但一个道路遗洒问题,就从来没有解决过——注意我说的是从来没解决过,不是从来没解决好。一条很好的马路,刚投入使用时比欧洲的、美国的都棒,让人看着真舒服,甚至自豪,可是渣土车、混凝土车一过,没多久先从路口开始,然后就到处长水泥积成的“瘤子”,全路尘土飞扬,惨状跟非洲落后地方的路比有过之无不及。要知道这样的路况,既影响交通,也影响环境,又影响健康。

  为什么管理部门管不好?为什么施工单位没要求?为什么司机都不管不顾?管理问题、文明程度,还涉及社会各方面公德。

  试想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在我们这儿都变得这么复杂难办,机动车限行这么个涉及几乎所有人的问题能现在讨论清楚吗?马上就解决好吗?

  当然,大家都希望城市好,城市容量就这么大,最好是别人作出牺牲,自己乐享其成。管理思路不得不经常调整,比如上经济手段,一会儿要增加使用成本,减少停车位;一会儿是方便出行,增加停车位,晃来晃去只会让人眼晕,自然不会出啥积极效果。限行倒是方便,问题是,其效果如何。单双号是不是能解决每年不利气象条件的“雾霾”问题,这是谁也说不准的,因为治理污染的思路越来越倾向于“精准打击”,粗放式的管理,只可用于特殊情况,不可用于常态。

  杜少中(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