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星
一幅“偏见”地图近日在网上引发关注。百度搜索引擎基于大数据,以地域为维度,对各地人们搜索行为的特点进行趣味展示。本是为显示自家的搜索能力,测试大数据的落地效果,但因加了“偏见”的噱头,竟一下点燃网友的情绪,有人说它强化了偏见,也有人赞它嘲讽了偏见。
笔者却从这幅地图中发现,当“偏见”遇上互联网,人们对地域的老“偏见”正悄然变化。
比如,过去我们总觉得四川人很闲,爱好搓麻将,但现在他们却当起了“中国合伙人”,好多人去创业开公司,哪怕做一道鱼香肉丝也创出18道标准,哪里还有闲情搓麻将?
再比如,从前经济条件比较差的贵州,如今却给人“华尔街之狼”的印象。为啥?因为大数据显示,今天贵州人不再聚一起唱山歌了,他们个个都在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发财方法“众筹”,更在家门口就见识了首届世界众筹大会和众筹金融交易所。
还有山西,从“人人都是煤老板”到“煤老板转行”,开始尝试餐饮、旅游、电商等多种行业,山西人更加明白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多么重要。
事实上,“偏见”地图并非百度首创。
保加利亚设计师扬科·特斯维科夫2009年制作了一幅世界“偏见”地图,深受网友追捧。他马上又制作了“美国人眼中的地图”和“欧洲人眼中的地图”,还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各国人眼中的世界各地收录其中,比如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因为商品丰富被看成一个大超市,而一提起日本就想到丰田,一想到印度就想到各式咖喱……
虽然这些地图无可避免地卷入争议,但扬科认为,主要目的还是娱乐,并希望增加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偏见”地图的围观证实了这一点,我国网友已不再“听风就是雨”。绝大多数网友在地图的跟帖和评论中都表达了理解和包容的态度。@默默冉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偏见’啊,我看就是不同省份的风土人情嘛,挺有意思的。”眼瞅着临近年根儿,不少网友还为此勾起了思乡之情,网友@灌木追帖道:“酸菜!酸菜!我的家在东北,真想马上回去焐一焐热乎的炕头儿啊!”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到城乡风貌,大到历史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气质,这也是文化多元、世界多彩的魅力所在。何不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尽早将“偏见地图”绘成“好感地图”?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了解,相信“偏见”一词终将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