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携程两起机票“乌龙门”事件在社交网络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吐槽“还有放心的平台吗”,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机票代理水太深,不被宰是奇迹”。昨日(12日),早报记者梳理机票代理常见的“猫腻”以及鉴别方法后发现,团队票散卖、大客户协议、博概率、弃程、里程积分盗用等是票代常见的“猫腻”。
早报记者联系了知乎上自称机票代理人的严昱旻。据其介绍,OTA(在线旅游社,是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词语)平台不是不靠谱,而是消费者不能盲目贪便宜。以携程为例,消费者在携程上搜索机票,往往跳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个建议优选栏,一般来说,这就是正常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票不能买。同时,购票前先看清楚关于退改和报销凭证的相关内容,不要让某些代理利用了消费者的疏忽。
此外,相关人士建议不要购买任何捆绑其他增值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保险、酒店租车优惠券)的机票。“要是实在不放心,建议去航空公司官网买。官网贵不了多少,有时候甚至还会便宜一点,但关键是省心。”业内人士说道。
1 团队票散卖
团队票的价格大多比散客票便宜。代理商以团购价订票,再以散票价卖给旅客。
危害:如果团队收客情况不理想,没有达到航空公司要求的最低出票人数,航空公司拒绝给这个团队出票,消费者从代理商买的票就是无效的。
此时,即使代理商全额退款,消费者想重新买票,也可能已经是9折甚至全价票了。
鉴别:首先,看退改条件。一般团队机票都是不允许更改、退票的,而散客票,除非很低的折扣,一般来说都是允许付费退改的。但是由于某些OTA平台,即便是允许退改的散客票上也标注不得退、改、签,所以也不能完全作为参考依据。
其次,看票号。如果代理商在出票后没有及时给你票号,请留意,这里面很可能有猫腻。因为团队票不是收一个人开一张票,是人收齐了一起开票的。如果人没收满,一般也是在航班起飞前3天左右开票。所以在购票后,请一定向代理商索要票号,并在航空公司的官网上核实,或者打航司的官方热线核实票号。
2 大客户协议票
指代理商、航空公司、客户公司三方之间签订购票优惠协议。比如某个协议的内容是某客户公司的员工订某航任意航线的全价机票,可以享受到八折价格。代理商可能会把消费者的票以这种形式开票,卖九折。
危害: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无知觉且损失不了什么。极端情况下,航司如果查出散客的机票开的是大客户协议,可能会拒绝其登机。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如果是私人性质的出游,不涉及到报销,选择这种机票还是比较划算的。但如果是可以报销的机票就不建议购买这种类型的。
鉴别:订票平台上,如果显示“不能提供全额行程单”,八成就是大客户协议票。
3 退改签博概率
指票代明明知道,消费者一旦退改签,猫腻就会败露,但仍带着赌博的心态,赌消费者不会退改签,赚价差。
消费者在票代手上订了上海飞哈尔滨机票并全额付款,票代在收到款后,航司出了更便宜的票,于是票代将之前的票退掉,重新为消费者买了张更便宜的票,赚取差价。因为低价票大多退改签限制多甚至不让退改签,如果消费者没有退改签需求,往往并不察觉。但一旦退改签,立即败露,后果乘客买单,代理全额退款。近年来,这一事件见诸报端比例越来越大。
还有一种退改猫腻。此前上海市消保委约谈多家OTA平台,发现部分平台上机票预订,不管折后如何,都显示不能退改签,但同样的票,航空公司官网往往只收部分手续费就可退改签。业内解释,这一方面是平台和代理要规避退改签风险,另一方面,万一乘客真的要退改签,代理商或平台会说,购票时就标示了不能退改了,你买了票就是接受了这个条款。按约定,机票价格不能退,钱就进了代理商口袋。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博概率”。
危害:消费者吃“哑巴亏”。
鉴别:向航空公司核对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