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骂完德语作家骂观众
2016-01-08 01:09:25
 

  “这里您将听到的都是您曾听到的,这里您将看到的都是您曾看到的。您将看到的不是戏剧,您的观赏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您将看不到表演。”

  ——《骂观众》

  1965年,正在格拉茨大学攻读法律的彼得·汉德克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准备专心从事写作。

  第二年四月,汉德克这个当时还不太出名的文学青年,购买了一张飞越大西洋的机票,闯入了正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开会的西德文学作家团体“四七社”的会议现场。

  当时的场面被描绘如下:一个穿着皮夹克,戴着一副圆框墨镜的青年突然闯入了会场……在这次会议上,汉德克发表了颇为狂妄的讲话,严厉斥责战后德语文学只会讨好批评界,缺乏创新意识,拘泥于旧的传统,进而批判战后德语文学软弱无力。汉德克说:“你们会挨骂,因为骂也是一种与你们交谈的方式!”

  当时的参会者中,创作了《铁皮鼓》的君特·格拉斯赫然在列。显然,这次破口大骂成就了汉德克,也宣告了德国新一代革命性文学的诞生。

  这之后,汉德克就推出了自己颇具争议性的反戏剧《骂观众》——这部完全反传统的戏剧以语言为唯一表现手法,既没有情节和对白,没有舞台场景,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实际角色,也没有道具,更没有人物形象……汉德克将其称之为“说话剧”。

  彼得·汉德克

  彼得·汉德克是当代德语世界最为重要的先锋戏剧家,同时也是奥地利大师级作家。1942年12月6日出生在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格里芬,1960年入格拉茨大学学法律。汉德克著有剧作《大黄蜂》、《别后短信》、《黑夜,我离开无声之家》等。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他创立了颠覆性的“说话剧”,消除了布莱希特极力保持的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陌生化”或“间离”,获得2009年度的弗兰茨·卡夫卡奖。此外,汉德克还与文德斯合作编剧了大家熟知的电影《柏林苍穹下》。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