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白烨等评论家、作家合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上官云) 6日下午,《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一辑)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在会上,作家李洱、徐则臣,评论家白烨、贺绍俊、陈晓明等专家共同讨论了纯文学写作的相关话题。陈晓明郑重地表示,中国是一个文学大国,当下新媒体迅速发展,纯文学跟网络文学写作也并非对立关系。据悉,该套丛书的第二辑将于2016年年底推出。
《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一辑推出 包含8部作品
《新世纪作家文丛》由评论家施战军、贺绍俊等学者担任顾问,已经出版的第一辑包括作家李洱的《从何说起呢》、王跃文《漫天芦花》、徐则臣《苍声》等8部中短篇小说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纯文学写作、发展的面貌。
“以前,我们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过《跨世纪文丛》,但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说,那时就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用出版人的力量,把中国文学发展脉络、足迹记录下来,“现在,在很多作家的支持下,我们又重新启动出版《新世纪作家文丛》”。
“当下,纯文学写作确实面临着种种挑战。与二十年前相比,除了通俗文学,还又添上了网络文学。面对这些挑战,纯文学的路怎么走、如何出版,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刘学明表示。
“去年我们启动了《新世纪作家文丛》编纂计划。经过一年努力,已经出了这样一批书,里边包含了出版社、作者等无数人的心血。”评论家白烨感慨地表示。
评论家陈晓明则认为,虽然书中收录的内容有一些是在几年前创作的,但是读来仍会觉得新鲜而具有诱惑力,“原因就在于作家们写作时是面向未来的,在今天焕发出活力”。
专家:网络文学写作和纯文学并非对立关系
随着自媒体逐渐兴盛,文学创作的形态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通俗小说继续流行、网络文学兴盛,使得原本就被划分为“小众”的纯文学写作似乎面临着更加难以为继的局面。在这样的语境下,纯文学写作是否还值得坚守?当天,到场的评论家、作家也就此展开讨论。
“文学有审美、娱乐、教育等多个功能,但就其作为精神产品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审美功能。”评论家贺绍俊指出了纯文学存在的意义,“所谓的纯文学写作,就是把核心功能放在第一位。更细的界定,则是作家用一种审美化的文字去追问精神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层面了”。
在陈晓明看来,不宜将有关纯文学的问题固定化,“现在看起来似乎阅读纯文学的人少了,但是其实只不过是读别的东西的人增加了而已。网络文学突然吸引了那么多年轻人,有很多种原因。网络写作哪怕新媒体写作也好,它们和纯文学都不是对立的”。
“网络文学的一个有趣现象是,读者水平可能会高于网络文学作者自身。而网络作家关注的也许是《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纯文学作品。”作家李洱表示,文学对一个民族思维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