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移动冰场”为群众冰雪运动“破冰”
2016-01-05 07:20:03
 

  □曹忠义

  近日,省体育局发布消息称,2015年冬季在我省各县区资助建设50个“可拆装式移动冰场”、5个试点冰壶场地。到2016年冰雪季,每个县区将至少有一套“移动冰场”,冰壶场地待总结经验后推开。此举为全国首创,是改善我省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基础设施条件的一次有益尝试。

  我省是冰雪运动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运动资源和浓郁的冰雪文化积淀。曾记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不畏严寒,在露天冰场,或竞速滑行,或挥杆击球,火热的场面与寒冷的天气相映衬,是冬日最火热的风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体活动选择也开始多样化多元化,告别寒冷的室外活动,转向室内。而冰雪运动服务设施的供给,却没有相应地改善,没有跟上人们的需求。放眼望去,全省各地的室内滑冰馆为数不多,而且要首先保障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人们只能“望馆兴叹”。即使是有一些室外公益冰场作为补充,但受天气、分布、管护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也常常“遇冷”。

  其实多年来,我省在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上做了很多工作,据粗略统计,每年政府都专门出资资助室外公益冰场建设,仅省体育局资助的室外冰场每年就达100块左右。然而,这似乎仅是“半部好戏”,叫好却不叫座。在休闲娱乐选择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寒冷的天气条件,挡住了人们走上冰场的脚步,实际的体育人口并没有增加。但“移动冰场”的出现,既兼顾了室内冰馆的舒适,又具有室外冰场的自由,从小处说,可以缓解人们对冰雪运动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是“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将让更多的人回到冰场,提升我省冰雪运动人口;往大处看,是建设冰雪大省的路径选择,依国际惯例,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冰雪大国,看的不是得了多少金牌,冰雪运动人口才是真正的“度量衡”。

  “移动冰场”作为新生事物,如何让它效益最大化,还需在管理和使用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使“移动冰场”真正成为我省提升冰雪运动人口的新阵地。笔者认为,“移动冰场”应是“普惠式”的,人人可免费使用,尤其是注重对青少年人群的吸引和引导。青少年是上冰雪的主力军,也是挖掘冰雪运动人才的基础,各县区体育主管部门,应以建设“移动冰场”为契机,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冰场。多年来,我省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但是,要么受制于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要么是受制于上冰时间短,有头无尾,使“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提高“移动冰场”的使用效率,必须着眼于青少年,通过和学校体育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免费或低收费培训的方式,通过冬令营的方式,或者通过举办趣味活动的方式等等,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冰场,从小培养对冰雪运动的喜爱与热情。

  冰雪,是大自然对龙江的馈赠。掌握一项冰雪运动,应该是生于斯长于斯人们的文化自觉。人们在冰雪运动中,适应自然,超越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然而,在各种选择多元化的当下,掌握一项冰雪运动,已不是一种必然。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特别是体育主管部门,多些创新之举,多些平台建设,多些氛围打造,在推动全民上冰雪的体制机制上动脑筋,出实招,推动形成人人爱冰雪运动,人人会冰雪运动的冰雪文化。

  第32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今天拉开大幕。作为冰雪大省,除了一个个、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冰雪景观,还应有生动活泼、千万人玩冰乐雪的动感画面。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黑龙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