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种粮大户的“大棚经”
2015-12-01 06:50:13
 

  “虽然今年我两个大棚每个大棚收益只有5000至6000元,但土壤肥力得到了保持,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这样会有利于明年的早稻育秧。”11月29日,在涟源市杨市镇洄水村八组的一个早稻育秧大棚内,“全国种粮大户”邓孝敬向记者大谈他的“大棚蔬菜经”。

  今年36岁的邓孝敬从2005年开始就流转承包耕地,是娄底市最早走上专业种植道路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如今,他的“敬农专业种植合作社”耕地规模达到了1300亩,聘有常年工人3人。以往他的两个大棚每年4月份育完早稻秧苗后,就会开始一年的“沉睡”。荒废了资源不说,大棚内的土地还会出现板结、肥力下降的情况,不利于来年的秧苗培育。于是,今年早稻秧苗培育完后,邓孝敬想到了对大棚进行综合利用。种粮大户要搞“副业”,这一想法得到了涟源市农业局和杨市镇镇政府的支持。7月份,涟源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帮助邓孝敬挑选了兴蔬皱皮椒、豆角等蔬菜品种进行种植,镇政府帮助他联系本镇有经验的专业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户提供技术指导。今年“首战”告捷,兴蔬皱皮椒的批发价比一般辣椒高出近1倍。

  其实,最令邓孝敬高兴的是,大棚被综合利用起来了,没有闲置浪费,来年还能帮助他把秧苗培育得更好。而涟源市农业局也发现了他的这一“亮点”,准备明年在全市推广,“唤醒”其他20多个沉睡的“小金棚”,让其他从事农业粮食生产的“大户”,能够从土地和农业上获得更多的收益,来进一步促进全市的粮食安全生产。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