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朱四倍
日前,一项针对1946人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普遍。究其原因,76.7%的受访者表示是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古已有之。在当下,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的。现今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了“无奈”的代名词,似乎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痛楚,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到底该怎么看?
笔者以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强化“隔代教育”的纠结感,更不能刻意把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对立起来,好像二者水火不容,非此即彼。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事者在观察隔代教育时往往充满情绪,如无奈、被迫等,某些研究者则在有意无意间夸大了隔代教育的弊病,认为隔代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对孩子成长的要求,甚至提出“隔代教育是误人子弟”、“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犯罪少年就是在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仿佛谁在进行隔代教育,谁就是在毁孩子。真是如此吗?恐怕不尽然。
无论是站在教育学还是社会学的科学层面审视,隔代教育都不是一个绝对恶的教育模式,不能在强调亲子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肆意贬低贬损隔代教育。理性的做法是既注意到隔代教育中的问题,也重视其中的积极作用,使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无缝对接,共同发挥教育孩子的重要功能,让二者互补而非对立,进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要看到,隔代教育尽管有溺爱等问题,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传承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动等。老年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分担本应属于社会职能的一部分负担——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福利化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另外,在教育理念上,老年人喜欢按经验行事,年轻人相信科学,老年人注重生活照顾,年轻父母注重智力开发,这些未尝不是可以进行有效互补的。
国家有其发展阶段,在当前和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隔代教育仍将是国人无法回避的选择。“隔代教育”的弊端需要正视和尽量克服,它积极的一面也要如实宣扬和充分利用。加强引导,辩证看、务实办,才能避免公众情绪走向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