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国内一、二线城市家庭子女教育年均花费1.8万元
2015-11-11 15:41:56
 

  国内一、二线城市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年均花费约为1.8万元。这是日前发布的《2015-2016中国基础教育白皮书》显示的数据。《白皮书》显示,城市级别越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花费越多:一线城市的花费在1000-2000元/月,二线城市的花费在500-1000元/月,三、四线城市的花费则在100-300元/月。

  课外辅导是子女教育花费的最主要投入,其次是学习类图书购买和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方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的花费占比更大,超过六成;素质教育花费也有近四成比例,并且家长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

  调查显示,各学科受关注程度各不相同,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最受关注,其次,语文、数学关注度相当;初中阶段,除数学外,依次是英语、理化,然后才是语文;高中阶段,依靠平时积累的英语和语文学科关注度减少,相应“理化生”学科的关注度上升。

  此外,巩固现有成绩和查缺补漏是同学们参加各学科辅导班学习的最主要目的,但各学科的报班目的也各有侧重。对于辅导班而言,语言类科目的教学(英语、语文),应更注重知识面拓展和学科兴趣培养;“语数外”三大学科还应重视对尖子生的拔高;“史地政”学科的报班目的在考前突破方面更加突出。

  多数受访者认为,选辅导班就是选“好老师”,“师资优秀”对于辅导班选择时影响的重要性特别突出,尤其对学生本人而言。“好老师”是辅导班需要满足的最基本需求,同时“好的学习氛围”和“进步可视”能够锦上添花,从而增强课外辅导机构的竞争力。由于家长对学习内容本身了解不够,因而相较学生本人,会更多关注辅导班“口碑”。亲友之间的推荐介绍,会更多影响家长们的决策。

  在对于辅导班的班型需求方面,8-35人之间的中型班在各学科课外辅导上均最受认可。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生和家长看来,6人左右的小型班更适合数学和英语教学;而35人以上的名师大班,更适合“史地政”的“考前突击”。

  本报记者 郑勇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