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应重点走向海外二线城市英国北部市场很适合佛企
2015-11-09 06:15:56
 

  “能不能讲粤语?我普通话不太流利。”在10月31日举行的佛山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林嘉诚一张年轻的面孔引人注目。作为海外“二代”,葡萄牙南欧广东华侨华人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嘉诚回佛山的次数屈指可数。在澳门出生、葡萄牙生活、英国执业的他,接受采访时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小要求。

  尽管如此,林嘉诚与家乡的联系正越来越紧密。林嘉诚是英国执业律师,在工作中帮助了许多中国企业到英国进行跨国生意,北京、上海成为他常去的城市。这次回到佛山,熟悉的乡音更让他倍感亲切。谈及“生意”,林嘉诚说希望能多来南方,并帮助佛山的企业‘走出去’。”

  虽然受海外文化浸濡多年,在生意场上,林嘉诚仍秉持着中国传统的“人情味”,“大家都是中国人,能帮就帮吧。”近年来,他把这种热情延续到了侨务工作中,开始频繁活跃在各类侨务活动中,“无论是否会成为‘接棒人’,我都希望像我们这种海外‘二代’、‘三代’不要断了与家乡的联系。”

  愿助佛山创业者 建立“跨国商业帝国”

  南方日报:在你的执业领域中,是否有涉及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面?

  林嘉诚:我现在的执业方向是公司移民法,主要是帮助如石油、建筑、IT这类职业技术人员,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比如说某英国公司在中东建机场,项目需要上百甚至上千名工程师,我们就会帮助他们进行技术人才移民的工作。

  另外,我也在帮助高资产人士做一些移民或者跨国投资的项目,尤其是帮助中国人。可以说,这也是我选择回中国、回佛山的原因。

  这10多年来,我觉得中国人的想法有了很多改变,商业化思维越来越开放。我接触到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很有想法,想自己创业,我也会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跨国公司。例如,针对具有专业知识、想在英国创业但资金不够的年轻人,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渠道,帮助他们寻找到英国政府支持并欢迎的创业项目。

  南方日报:“万众创业”也是佛山政府鼓励的一个趋势,你认为佛山在创业方面有什么可以向英国借鉴的?

  林嘉诚:英国孵化的方式有很多种,他们会通过不同的组织去孵化这些企业。比如说TechCity,如果你是一个人的公司,他们会提供一个办公桌,然后将这一类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交流、融合。

  另外,英国有很多不一样的组织,如LONDON PARTNERS,、UK TRADING INTERVESTMENT ORGANIZATION(英国投资交易组织),都是政府部门旗下的组织,会针对这些创业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比如企业需要进行会计审核,或者法律移民咨询,组织就会找相应的专家来为其进行解答。

  南方日报:像Techcity这种公司是政府出资还是私人投资?在创业上,英国政府主要提供什么帮助?

  林嘉诚:是私人投资,但政府也会尽力从资金、法律、信息上提供帮助,为这些机构招揽更多的企业到此来创业。

  创业方面,英国政府下月起将实行一个新法律:对于英国的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只要有足够的证明来保证他将来会是该领域的顶尖人士,就可以申请一个叫tier1 exceptional talent的签证,可以留在英国创业。而此前,这一签证是不对硕士、博士生开放的。

  利物浦等英国北部城市 很适合“中国制造”走出去

  南方日报:佛山企业以制造业为主,现在多数企业都有“走出去”的需求,如果制造业企业想在英国做跨国生意,你对这些企业有哪些建议?

  林嘉诚:很多人会觉得,企业要跨国做生意,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或者人力支持。事实上,以我经验来说这些都不需要。

  在英国设立跨国公司,前期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只要你是在做真实的生意,并且有一定的实力在国外开设办事处,同时派出去的人员符合签证条件即可。

  至于在资金方面,有些人可能觉得需要几亿元的资金才能办跨国公司,其实不然,几百万元已经足够。跨国与否,最重要的是要看公司自身发展条件。

  我们公司之前已经帮很多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公司的设立,行业包括教育、旅游、地产等。反而在制造业方面,目前我们接触到的中国客户并不算多,印度客户居多。其实,英国北部如利物浦都是制造业比较成熟的城市,我们也希望能帮助佛山乃至中国制造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南方日报:在你接触的案例中,企业在“走出去”时最常遇到什么问题?

  林嘉诚:情况都很类似,主要是法律以及税务上的问题。企业到一个新的国家,他们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第二个是市场方面问题,很多进入英国的中国公司此前都有丰富的生意经验,认为自己很了解市场,但事实上市场上的一些微小变化,包括一些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问题都可能让他们生意受阻。

  我自己是中国人,也做过律师,知道对于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在不熟悉的地方开展工作犹如“隔山打牛”,非常辛苦。所以,对于我来说,能够帮忙的地方我都会尽量提供帮助,而且是免费的。虽然是做生意,但我会更看中当中的“人情味”,我也很希望每个来英国的中国人最终都能成功。

  登上长城不代表了解祖国 “海外二代”要多回来体验学习

  南方日报:如今佛山正在建设一个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林嘉诚:像佛山,我觉得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多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多向外宣传我们有什么特产,有什么特别的服务,有什么可供交换的特色资源。特别是可以多去英国与二线城市交流,去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希望佛山能再开放点,让整个城市呈现出更开放和包容的姿态。

  还有一点,我自己在开拓生意时,马上会想到的是上海、北京,因为上海有自贸区,很吸引人。佛山是否也可以有多点让人记得住的投资热点区域?

  南方日报:在促进佛山与海外交流的层面上,你父亲是葡萄牙南欧广东华侨华人协会永远名誉会长,是否有考虑过未来接替父亲在侨务方面的工作?

  林嘉诚:在侨务的事务上,现在我也在帮助父亲分担一些工作。但毕竟我还年轻,经验比较少,也会往这个方向努力。我觉得这种一代一代的传承还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加强年轻一代对家乡的亲切感。如果未来我有相当的能力和经验,到时父亲提出想让我接任,我也会很乐意。

  南方日报:提到传承,你认为应如何加强“海外二代、三代”与佛山的联系?

  林嘉诚:我自己就是第二代,虽然父母的管教很严很传统,但我毕竟是喝“洋墨水”讲英文长大的。因此,教育很重要,这里说的教育不只是父母的教育,还有环境的教育。

  我觉得首先要多回祖国,如果只是来旅游是完全不够的,那只能看到旅客看到的东西,登上万里长城并不代表你就了解中国。作为“二代、三代”,我觉得年轻人暑假不要到处去玩,应该回到家乡来体验,多和本地人交流、学习,这也是加深对祖国了解的重要途径。

  另外,我也注意到海外现在有很多中文学校、孔子学校,这种学校能够让“海外二代、三代”更多的接触中国文化,对家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认为非常值得推广。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余孜政 通讯员 陆君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