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最近三天平均上座率达八成,半决赛晚场几乎满场 费德勒不在,旗忠热闹依旧
2015-10-18 03:03:08
 

无图说

  ■本报记者 龚洁芸 实习生 王若弦

  如果时间倒流回几年前,倘若遭遇同样的“意外”,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澜或许会坐不住——周二晚场,卫冕冠军费德勒率先出场便爆冷出局,留给上海大师赛主办方一个大大的考验。

  一直以来,费德勒都是上座率的风向标:如果一路走红,那么便会一座难求,比如去年“奶牛”在这里夺冠,爆棚的上座率一直留到了最后一天;如果提早出局,那么之后的上座率,必定一路下滑。

  但根据来自场馆的数据,旗忠网球中心最近三天的平均上座率为11000人,达到了八成,昨天半决赛的晚场,几乎满场。姜澜突然发现,他可以松一口气了:“费德勒出局,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

  网球文化成熟积淀

  周品豪和他的朋友是费德勒的铁粉,赛事一开票,他们便早早“抢”到了周三的票——按照惯例,费德勒会在“超级星期三”第一次露面。

  没想到,赛事主办方安排费德勒提前一天出场,这意味着周品豪和自己的偶像擦肩而过。他还是早早来到了旗忠,虽然略带遗憾,但他认为自己的球票仍“物超所值”:“这样我倒可以放松心态好好欣赏其他选手的比赛了。”

  郑舒颜和大学四位好友相约,一年一度的大师赛就是她们间的聚会日。他们分别休了年假,买了一周的套票。大学期间,网球就是五人的共同爱好,她们中,有费德勒、小德和穆雷的球迷,还有两位“中立者”。郑舒颜说:“其实谁赢谁输都无所谓,能在一起看网球就很快乐,毕竟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一年只有一次。”

  2009年,劳力士大师赛在上海起步之初,开赛前几天的比赛,看台上都是从闵行各所中小学组织而来的学生观众和社区的阿姨妈妈。那个时候,直播的信号都不敢往看台上给。七年后的今天,很多国际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早早来“要票”,孩子们“拖家带口”带着全家来看比赛的不在少数。这些年来“家门口”大师赛的孕育,使网球成为了不少闵行中小学学生的“心头好”。如今在闵行,共有38所中小学开展网球进课堂的普及课程,参与网球运动的孩子成倍增长。

  闵行区副区长杨徳妹表示:“网球在无形中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养,也慢慢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闵行的路不再遥远

  旗忠村很远,这是很多球迷的共识。对于一般上班族而言,如果下班从市区自驾车过来,路上顺利的话也要一个小时,如果遇上堵车,那就没了准点。很多球迷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到了旗忠网球中心,等停完车走到赛场,只剩下了半场球可看。但这些年来,赛事保障工作不断地完善,不少球迷们发现,去往旗忠的路变短了,顺畅了,更方便了。

  今年,赛事交通服务第一次搭上了网络的顺风车:赛事方新开出了两条网上预约巴士线路,在原来莘庄南广场球迷快线的基础上,让身处五角场、虹口足球场、世纪大道等处的球迷都可以享受“点到点”的便捷交通。对于那些自驾车而来的球迷,闵行区赛事保障组在昆阳北路以南、元江路以西等外场停车点安排了免费的短驳车接送球迷直达赛场,每天接送球迷近1500人次。此外,为缓解从金都路进入赛场的拥堵状况,闵行区还特意加宽重修了一条新道路。

  周四晚上,从浦东新区金桥赶来看比赛的金罗华预留了两个小时在路上,“没想到,一个小时多一点,我已经坐在了赛场中。”

  据悉,一条直通旗忠网球中心的地铁线路也已在规划中,在不远的将来,球迷们可以搭乘大师赛快线,从市中心直达赛场。

  赛事平台体现新价值

  场内热闹,旗忠网球中心的外场一样熙熙攘攘。今年上海大师赛的公共区域,多了一项与以往不同的变化,那就是质感生活展的出现。赞助商通过在公共区域搭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展示,与球迷进行互动。这是大师赛第一次进行展会形式的尝试,也让大师赛产生了平台效应。

  大师赛还承担着越来越多“秀台”的职责:ATP亚洲网球大家庭聚会第一次把时间选择在了大师赛期间,今年亚洲赛区的所有赛事总监都来了。此外,包括奥克兰、圣彼得堡等赛事总监也都“慕名而来”,拥有四大满贯“尊贵身份”的澳网也来到上海,和大师赛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今年,大师赛又吸纳了3家荣誉级赞助商,公共区域的展台空间,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ATP的官员甚至向主办方“投诉”,外面的活动太丰富了,观众都不愿意进到场内看球了。主赞助商劳力士的总裁也开玩笑地“抱怨”:“我要批评一下,劳力士喜欢非常高冷的形象,你们的活动太丰富,赞助商太多了。”

  “这标志着上海大师赛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从单纯的赛事演变到公共服务平台。”姜澜说,这么多活动汇聚到我们大师赛的平台上,使它成为了一个更开阔、更具包容性、更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大平台。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