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好作业”收到1.5万份答卷 科技预测与诺奖“不谋而合”
2015-10-18 03:03:10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郑子愚

  “中微子穿透地球到达地心,通过对这种基本粒子的探测,就能更好了解地球演化,还能对地震、海啸、板块飘移和地壳运动等地球物理现象进行预测和诊断。”这是昨天揭晓的“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金奖作业之一——《关于未来科技的预测》。其“中微子地球诊疗仪”的科技预见竟与本月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谋而合”; 而获银奖作业的基因修复设想,也与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领域“所见略同”。

  出题人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表示,“未来科技预测”的作业没有形式限制,也无标准答案,可以是一项科技作品、一篇科幻小说,也可以是一幅画,“只要能够表达对科技的畅想与期待”。今夏,张杰作为物理学老师共收到来自各地的801份作业,也成了这些大中小学生的志愿导师。

  “这是我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份作业。”完成中微子预测作业的答题人李晨翔,眼下已是交大致远学院物理学专业的大一新生。他毕业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经过多日资料收集,他想到利用中微子极强的穿透能力做文章。他说,首先,在远离核电站的地方建一个大型地下探测器;接着,用放射性化学元素释放中微子,作为探测源。如此一来,便能更精确地探知地球内部结构,预报地震等地质灾害。

  得到银奖的作业则是“人体杀毒软件”。来自奉贤区实验中学的钱逸预测,可通过基因修复来杀死人体的癌细胞。而铜奖作业来自烟台市中英文学校刘基,他从液晶电光效应中得到启发,预计未来可能出现一种不定型复合材料,可根据电流或其他信号做出形态改变,甚至通过电信号控制来改变颜色。

  按计划,包括李晨翔、钱逸作业在内的120份未来科技预测将被放入“时间胶囊”,在60年之后再开启,验证能否变为现实。

  从王安忆的 《写一篇描写节令变化的散文》,到朱广沪的《我和足球》,今年各路名家布置的24道“中国好作业”题目参与率为100%,报名学生总数达25700多人,他们提交了15382份与众不同的作业,决出金奖10名、银奖20名和铜奖260名。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