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农村“互联网+”平台和思维要同步推进
2015-09-23 08:16:00
 

  王良珏

  早在今年7月,本报便报道了佛冈中华里村运用微信群处理村务,取得良好效果的事迹。而近日,据媒体报道英德市也将探索建立村级微信服务平台,让千里之外的村民也能及时了解村中事务。再加上已经趋于成熟的阳山县县乡村务网络公开平台,“互联网+”思维正逐步渗透到清远市广大基层管理工作中去,其起到的作用也正在不断加强。

  但“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并不能直接导致“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如果不加以积极、主动的引导和推动,不排除花费大量精力、时间和资金构建的“互联网+”平台成为“摆设”的可能。因此,在大力构建“互联网+”平台的同时,也应该同步推动“互联网+”思维的打造。让基层老百姓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才能让“互联网+”平台在清远基层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

  要打造“互联网+”思维,首先要让老百姓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就笔者走访的情况来看,目前,在清远各县市城区以及一些中心乡镇街道,“互联网+”已经逐步被人们所熟识和理解。但再往下,进入一些乡村地带,尤其是较偏远的农村,“互联网+”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其内涵和意义更是让村民难以理解。

  然而这些地方确实最需要“互联网+”思维。所以,“互联网+”思维的打造不能仅限于城区和大型乡镇,更应该有序的向最基层的乡村发展。譬如组织专题的讲座和培训,教会年纪较大的村民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等。而且在这个打造过程中,更应该充分考虑到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因材施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来将“互联网+”思维生活化、形象化,让老百姓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其次,要打造“互联网+”思维,就更要让老百姓明白“互联网+”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开发和管理者要准确把握住老百姓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对症下药。譬如,老百姓最需要及时了解到哪些地方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作物种子以及肥料,或者老百姓想足不出户就能充分了解上一级的各类惠民政策等等,那就应该首先开发这一块的功能平台。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慢慢的与“互联网+”捆绑在一起。相较于填鸭式的宣传和培训,有需求之后老百姓自然就会主动去接触和学习。更加有利于“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清远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偏远地区乡村较为分散。如果能够有效的将“互联网+”思维全面深入地运用到基层管理和服务中去,将会对清远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逐步打造“互联网+”平台的同时,更应该同样主动“互联网+”思维的打造,软硬件共抓,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