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楼 黄振生 于宪宝(英德)
黄絧,字日章,元朝顺帝至正二年壬午岁(1342年)进士,广东梅州(嘉应州)人,次年被朝廷授任英州别驾(官职名,相当于太守),任职至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军队南下英州时约28年。
在任期间,黄絧勤政爱民,廉洁从政,深受英州人民的拥戴和朝廷的重视。黄絧寿终93岁,葬于望夫岗河头七星墩,艮山坤向,1985年因京广铁路复线扩建需要而迁至望埠镇大塘尾黄赵塘(现名宝墩湖)塘墩。其妻马氏诰封一品夫人,寿九十多岁,葬于英州太平坑。
黄絧公祠位于沙口镇清溪村。子孙繁衍昌盛,历代以耕读为祖训,明朝为官者多人,后裔以清溪为中心,分布于沙口、望埠、英红、横石塘及曲江樟市等镇,人口超过一万人。其中第三房曾孙黄宸、黄绪、黄绣嘉靖年间同朝为官,黄宸因救驾嘉靖皇帝有功,从任职江西省余都主薄而官至二品,追封黄氏宗祠为“黄氏家庙”。
黄絧原为元朝英州别驾,但改朝后明朝洪武帝为何不杀他,反而受封赏赐呢?这其中的奥秘为:朱元璋平定中原建立王朝后,南方岭南地区广东境内仍未统一,因此,派出大将路仲亨率军南下。自到达江西与广东交界梅岭之后,一路烧杀掠抢,逢人便杀,见房即烧,杀至英州地界,黄絧率众抵抗,至使明军行至北江河盲仔峡后无法再前进。军情飞报朝廷,朱元璋大怒,下旨“杀落英州,扫把也要砍三刀”激励将士。面对明军的无情杀戮,黄絧为民众生存,单枪匹马勇闯明军营地,要求停止杀人。经过沟通,黄絧得知元朝已去,明朝已立,如此抵抗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再作无谓抵抗肯定祸害民众,黄絧毅然决定献计平定南粤,利用自己通晓粤语,熟悉南粤情况,亲自带领明朝军将深入南粤各地,因此明军很快收复统一英州以南各州县,几乎手不见刃。
鉴于黄絧的功绩,明军将领路仲亨飞马呈报朝廷,朱元璋下旨召见,黄絧被“押送”至朝廷,朱元璋问要什么赏赐,黄絧回答:“只要天下太平,人民享皇恩!”洪武请其于朝廷为官,黄絧以年事过高,身体不适为由坚决辞请回广东英州清溪潮水寺对面鹅豚寨山下清修思过。因此,没有得到任何金银和官职封赏的黄絧在大将军路仲亨的押送下,返回到英州清溪司鹅豚寨。
鹅豚寨旁有一座潮水寺,黄絧回家后引领路仲亨将军先朝拜了潮水寺“灵泉”,刚好遇上“灵泉”发大潮,一行人等兴奋异常,共同拜谢天地!之后返回鹅豚寨山下简易草房。黄絧邀路仲亨将军登上鹅豚寨顶,面对秀丽的风光,路将军诗意来了,要求提字。黄絧忙吩咐家人送上“文房四宝”。路仲亨将军题“山河锦绣,黄金万两”赠与黄絧后哈哈大笑。黄絧不明其意,心想我乃前朝别驾,蒙洪武皇帝不杀之恩,不敢有其他奢望,何来黄金?这时,路将军才拿出洪武皇帝圣旨:“封黄絧食邑千户,永居清溪。”为此,路将军站在鹅豚寨上指“北至界排石,南至望夫岗的北江河沿岸河冲地带千户”归黄絧食邑、永世收禄。这时,黄絧才明白朱洪武皇帝没有任何赏赐金银财物而派路仲亨将军“押送”其返英州清溪的真实意图。当即对跪拜皇恩!据说解放前,清溪黄氏后裔仍在上述食邑土地收地租的事实。
路仲亨将军押送黄絧返回英州清溪前,上奏洪武皇帝请示原来“杀落英州,扫把也砍三刀”如何处置,洪武皇帝深感黄絧的高尚品德,因此下旨“杀落英州,改为英德”。因战乱,英州府仅留66姓100户人家,路将军收拾残局后,英州府由于人口少而改为英德县的建制了。之后数十年,朝廷从北方大量多批次迁移人口至韶州及英德地区,但因水土不服,发生瘟疫等,造成人口大批死亡。地方官上报朝廷,洪武皇帝找广东籍官员询问谁人才可以在英德生活?回答者用广东话说:“英德的生活环境见人都得啦。”洪武帝误听为:“福建人才得”,因此下旨从福建迁移人口到英德。现今,英德市范围内的客家人祖籍大多数记载都是从福建经南雄珠矶巷而来的。
黄絧公的事迹,在英州大地广为流传,其后裔更是乐于传颂,其美德是后辈子孙的榜样。